以结构转型破解中国式青年就业危机
2013-08-02   作者:付建利(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以投资驱动为引擎,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中国亦由此被定位为“世界工厂”。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民工荒困扰大量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却成批找不到工作。民工荒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说明,中国的就业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分化和结构性危机。
  现有的很多行业和岗位仍旧属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大多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此前能够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问题就来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旧停留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模式,结构转型多年来停留于口号层面。一旦宏观经济下行,很多过剩产能行业需求萎缩,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此外,尽管加工制造业劳动力需求仍然很大,但新一代的农民工除了满足温饱之外,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追求成长空间,使得传统的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日趋严重。有调查统计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2012届下降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中国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已高达16.4%,同官方就业率形成巨大反差。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
  这固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我们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或许也与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有关。但更深层次原因,还要归咎于转型期经济结构不合理。由消费驱动的新产业、新经济由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并未形成气候,对劳动力的吸纳极为有限,而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不适应很多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以至于不少单位一方面缺人,另一方面也招不到人。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出现了巨大鸿沟。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要解决中国式就业危机,除了革新教育理念、改进大学教育培养机制外,更需要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利益,更关乎老百姓对知识的态度,政府唯有壮士断腕,改变旧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在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才能破解中国式青年就业危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欧盟80亿欧元专项基金促青年就业 "缓兵之计"难治本 2013-07-01
· 国际劳工组织警告青年就业形势恶化造成“恐惧”一代 2011-10-20
· 江西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挂牌 2009-05-25
· 如何使青年就业创业基金“活”起来 2009-03-02
· 改革30年与青年就业观念变迁 2008-10-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