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行动”防地方债务风险
2013-07-29   作者:陈志龙(资深媒体人)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7月28日,审计署网站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笔者以为,炎炎烈日之下,审计署突然暂停一切工作,再次发起一场针对地方债务清查的“雷霆行动”,这绝非部门工作的常规性安排,而是按高层部署展开的,这是要让许多人脊梁骨冒冷汗的大动作。“关键是没有一本像样的账,多口径、糊涂账、不透明、过度负债,如果继续闷着葫芦摇,累积的财政和金融风险会更大。”一位高层人士表示。
  目前,金融体系中以土地为主要抵押物的不动产规模呈现爆炸性增长,银行业已成为最大的地主,土地价格膨胀已到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极限。经济金融过度房地产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利用土地财政手段,挪腾干预金融发展的冲动,今年以来的银行业不良资产急剧劣化态势明显,而一些房地产过度泡沫化的城市,“鬼城”效应使土地市场骤然降温,卖地收入入不敷出,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财政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而其中最大的“雷区”,当属以平台贷款为核心的政府债务。
  2010年,审计署曾和银监会等部门对地方平台负债进行过一轮摸底,当时的报告显示,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虽然,财政部门一再表示,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性余额占GDP的比重是26.9%,加上占GDP17%的中央财政国债和占GDP约6%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中国公共部门总体债务在GDP的50%左右。但基于中国式的数字真实性考量,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地方债的规模都有不同的估算,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有前财政部长、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提出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翻一番。而美国西北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史宗翰博士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平台债务在2011年底就已超过了24万亿,仅此一项就已占GDP的一半,这一比重已相当高。如果再汇总其他形式政府负债,中国政府公共部门负债已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审计署和银监会多次预警平台风险。据银监会对一些重点地区平台的“解包还原”中发现,以土地为抵押物的贷款普遍存在平台现金流为负、价值高估、监管薄弱等问题。许多平台贷款没有对应的资产,抵押物被重复计算,一块地多头重复抵押、融资,“一女几嫁”非个别现象。有的地连土地证都没有,只有复印件,难辨真伪,有的虽有土地证,但土地附属物是医院、公园或者其他文化设施,抵押物变现几乎不可能。有的地方甚至用高速公路两边的绿化带的土地拿来抵押,忽悠银行,于是贷款悬空,土地抵押成为超级吸金“黑洞”。
  过去10年间,中国银行体系内以土地和房地产为抵押物的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绝大部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土地拜物教”情结,以土地作为抵押标的过度融资行为广泛存在。商业银行体系内过度堆积以土地和房产为主的数十万亿元抵押物,这都是以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土地价格只涨不跌为前提来假定的。当经济从高速进入中速区间后,房地产业政策和市场失灵到了极限,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黑天鹅事件”日益成为大概率事件。上月银行间市场发生的“6?20”事件说明,从来没有发生的事随时可以发生。中国银行体系内错配问题普遍存在,占负债大头的短期存款与长期贷款之间亦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而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以土地为抵押物的金融风险是个“无底洞”,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这时对风险照单全收的必将是中国银行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审计署:地方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 2013-07-28
· 地方债务“消肿”须早规划 2013-07-24
· 通过转型 化解地方债务 2013-07-18
· 理顺地方债务与财税体制的关系 2013-06-13
· 建立地方债务硬约束机制 2013-06-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