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新战略,新范式
2013-07-16   作者:左晓蕾(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左晓蕾

  其实,把政府的一些政策冠以“经济学”的概念,绝非今日炒家的专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所谓“里根供给学派”已有先例。虽然把政策说成“某某经济学”总嫌生硬,但若忽略其炒作的成分,就注重突出政府决策层不同于过去的政策思路而言,倒不失为一种另类表述。笔者由此认为,如果将近来宏观经济研究流行的新概念表述为新一届政府的“新政”或许更准确一些。
  事实上,今日的中国经济已步入了与过去三十年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政策顺应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规律,才能顺势推动经济按照规律发展。“新政”体现的是新的发展阶段与新政策的一致,新政策与新的发展观念变化的一致。回首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线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观念、政策、发展战略与经济规律的一脉相承。
  第一阶段(1978-1992),着力解决“不管姓资姓社”的观念上的误区,释放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第二阶段(1992-2005),在多种所有制共存的观念上有了大进步,国企改革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深圳特区试点,引进外资承接全球产业转移,鼓励加工贸易出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第三阶段突破“狼来了”的恐惧加入WTO,中国经济借助国际化浪潮,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
  前三十年改革有几个鲜明特点,首先是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民营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大的空间。其次,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是在把握水的势头,摸索市场经济的规律调整政策和制度变革的过程。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学习,对不同的水流采取不同的过河方式,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坚持顺势而为。第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可以说我们都是在白纸上作画,只要有思路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下笔就能画出一幅很美的画。比如吸引外资,招数就是给优惠政策;鼓励出口贸易,招数就是出口退税增加补贴;拉动GDP增长,招数就是政府加大投资基础设施甚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招数就是投资设备扩大规模,等等。
  但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我们不再是在白纸上作画,虽然还需要画新的画,但不可能无视已经存在的画,再按套路在过去的画上下笔会把画“画乱”。比如,已经产能过剩的产业不能再加大投资力度。按照经济规律,一个产业平均收益为零意味着产能达到均衡水平,没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应该自动退出。但是各地采取合并重组甚至补贴的方式千方百计保留过剩产能的企业使产能过剩迟迟不能调整到位,PPI持续为负将进一步打压有效投资的意愿,继续这样反规律的做法,真的有可能把中国经济推向衰退。卖地财政推动房地产价格泡沫已经使实体产业出现空心化的取向,而且加剧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继续下去可能引发中国式金融危机。外需市场的持续萎缩,加上我国出口规模已经较大,如果结构再不改变,出口像过去那样的大幅增长已不太可能,这不是靠出口退税可以改变的。经济再沿着过去的套路发展路会越走越窄。
  要画新的画,就更不能按照“套路”下笔了。比如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首先投资研发攻克技术瓶颈再拓展消费最后才是扩大规模生产。否则就会像光伏产业那样从产能扩张开始,结果是还未开始战略性能源替代效应就深陷产能过剩的困扰,没有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反而拖累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进程。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商品零售业、金融投资、甚至制造业随着3D技术的发展,未来都会出现被网络化的趋势,经济网络化已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思路和制度变革,绝不能把过去产业发展的套路作为这些行业的发展起点,一步落后将步步落后。鼓励企业走出去,也是我们需要画的“新画”。这是过去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出口贸易的反向的发展,是战略性的转变。这里需要包括外汇体系、信息咨询、金融财政、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国际合作协调、甚至外交等等所有对外发展全新政策的支持和制度变革,过去的“套路”更是完全没有意义了。
  我们走进了一条新的河,面对一片新的水域,简单地套用从旧河道上摸索出来的“轻车熟路”,希望走捷径,可能事与愿违,就算过了河也可能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从政府到市场,从官员到百姓,需要经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转变,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新的发展阶段,抛弃与现阶段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政策、方式,就能超越过去的发展范式,开辟一条不同于前三十年的过河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政”释放的关于不纠结短期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尊重经济规律,释放改革红利,培养增长后劲等信息,应该是实现中国经济新发展目标的过河之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失速能免 2013-07-10
· 中国银行发布2013三季度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13-06-26
· 央行报告称超3成银行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 2013-06-21
· 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喜与忧 2013-06-13
·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也亟需“升级版” 2013-05-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