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考验欧美数据共享
2013-06-17   作者:许凯(《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斯诺登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天真的孩子,把没有穿衣服的美国告诉了全世界。这不仅让一向指责别人侵犯网络安全与隐私的美国难堪,也让美国身边的“大臣们”难堪。这些“大臣们”就包括欧洲,因为他们也要向同样爱惜个人隐私的自己的人民解释。
  这就是近几天发生的“棱镜门”事件的部分真相。当逃亡别国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通过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曝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正通过一个代号为“PRISM”(棱镜)的机密项目监控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时,作为被监控目标之一的欧洲各国也坐不住了,像受了欺负的圣女一样要求美国给予解释的声音此起彼伏。
  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贝格尔感到“震惊”,敦促美国“迅速公开事实,澄清一切”,德国绿党议员简?菲利普?亚伯雷希则称:“我们必须要澄清:对民众进行监控不是我们想要的。”瑞士联邦外交部已致函美国驻瑞士使馆,要求给予合理解释,瑞士议会还将讨论是否给予斯诺登庇护。欧盟委员会分管司法的副主席维维亚娜?雷丁则致信美国司法部长要求就“欧洲公民是否是美国‘棱镜’项目的对象”等7个问题给予答复。
  欧盟与欧洲各国有这些激烈的反应,并不奇怪,奇怪的倒是至今仍保持沉默的国家。当然,不管是激烈反应还是沉默不语,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在过去的时间里,政客们都对以国家利益或国家安全的名义侵犯公众隐私的行为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比如德国一个博客作者就曝料称,2012年由联邦议院委托的调查显示美国相关部门自2008年以来就可以自行获取欧洲方面的数据,“斯诺登有关PRISM的曝料对一定级别的人来说并不新鲜”。再比如2000年曾震动欧洲的“甘贝尔报告”就表明,NSA曾通过“大耳朵”电子间谍卫星系统监控其他国家。
  当心照不宣的平衡被打破,欧洲各国的政客们就不能再继续保持沉默。这意味着“棱镜门”事件将会给美欧之间的数据共享产生阻碍。有议员就抱怨说,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屈从于美国政府的要求,允许美国访问欧洲的财务和旅游数据,现在是重新考虑这些协议的时候了。
  事实上,欧美已有多年的数据共享史。早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就宣布以“完全与开放”的姿态共享由国家投资获取的科学数据,欧盟也制定一系列与数据共享相关的法律法规。欧美之间也签署多项数据共享协议,比如2010年6月份双方签署银行数据共享协议,目的是便于追踪被指控的恐怖分子。根据协议,美国财政部可获得来自欧盟的金融数据,以帮助调查、搜索、识别与起诉恐怖分子及其经济资助者。同时,欧盟也很享受美国方面提供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欧盟反恐也大有裨益。
  然而,这些数据在多大程度上会侵犯个人隐私,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政客,都对之采取了弱化的态度。其实,欧洲在思考数据共享等问题时,已考虑到个人隐私问题,为此还制定了翔实甚至有些繁琐的《隐私权法》,诸如《关于电子通信部门处理个人数据与保护隐私的指令》等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事实证明,这些法律法规的短板很快就被“棱镜门”照出,欧洲议会已开始考虑重新修改现有数据保护法,据说下个月会就修改举行初步投票。
  只不过,欧洲的这些做法,仍是给围观“未穿衣服的皇帝”的欧洲公民的眼睛蒙上一层纱布,让美国皇帝看起来仿佛穿了层衣服。因为现在的关键是,美国对欧洲公民的监控,如果事实确凿则已超越欧美数据共享的范畴,并且也已超越对本国公民的监控范畴,是对欧洲公民隐私权的入侵。站在这个角度,欧美双方仅仅靠调整数据共享协议,已不足以安抚欧洲公民受伤的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脸谱微软证实政府索要信息 “棱镜门”刚露一角 2013-06-16
· 棱镜门让奥巴马陷“囚徒困境” 2013-06-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