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步入自我循环轨道
2013-06-14   作者:王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王勇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6日6日在成都表示中国将全方位扩大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已经到了要步入自我循环的轨道的时候,以往倚重经济刺激政策“外部推力”扩张投资规模进而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思维应当淡出。
  通过刺激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传统思维,既受国际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也被以往国内政策推出习惯所左右。
  近几年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起伏不定,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不断倾斜,让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决策变得复杂而艰巨。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引领效应,引发了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从而使全球处于刺激经济增长与防控通胀的两难境地。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太健全和资源配置的不甚合理,往往造成经济自身运行能力较弱,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来引导、扶持和拉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政策依赖症”,似乎没有刺激政策出台,经济成长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因此,中国的经济运行周期与经济刺激政策周期的关联度极高,经济的自我循环能力就比较低下。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往往是追赶型的,对经济增速喜高恐低,这就容易使企业对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形成一致预期,在投资上造成“羊群效应”,从而形成后期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既会造成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形成通胀率的上升,又会造成企业盈利下降、投资意愿减弱、经济增长下滑、物价涨幅回落的情形。
  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动辄依赖政策推力才能得以复苏和发展的时期。更重要的是,政府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些实招主要体现在: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以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资本项目开放促进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系统就如同神舟十号飞船,只有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保持自我平衡,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中国经济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而且,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已足够多,现在已到了政策观察期和消化期。过往的实践表明,一味依靠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一旦方不对症,不仅不能化解结构性矛盾,反而可能加重产能过剩、地方债等问题积累。尽管近期中国经济弱势复苏,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到政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打算。而相关行业协会也并没有呼吁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措施,大家一致认为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市场的问题,应该让市场自行解决,这是中国经济逐渐成熟的表现。
  当然中国经济提高自我循环的能力和实力方面还需要多方面努力。要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坚韧性,也就是增强中国经济在顺周期和逆周期环境条件下的坚强成长与韧性发展的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适应、主动调整的能力,这是中国经济自我循环必备的素质。还要提高经济抗压能力,当经济在遭受内部或外部不利环境影响时不会自乱阵脚,更不会大起大落,从容实现稳定增长。
  此外,要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而且坚韧不拔,能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和壮大、能在国际市场的海洋中指挥航船乘风破浪,直达彼岸的真正的企业家,使之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实现自我循环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坚持深化财税和金融改革。下一步,政府在财税改革方面要着力解决行业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坚定不移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改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降息对当前今后中国经济都弊大于利 2013-06-14
· 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6-13
· 多机构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2013-06-13
· 中国经济“内生化”将全面影响全球物流业 2013-06-12
· 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2013-06-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