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处罚当避“挠痒痒”
2013-05-31   作者:信海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近日,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百货公司承认违反《清洁水法》等环境法规,被罚超过1.1亿美元。美国司法部说,沃尔玛分布在全美的零售商店违法处置和丢弃对环境有害的垃圾。
  实际上,沃尔玛被罚是因为没有给它的员工灌输好的环保意识。联邦检察官说,2006年1月前,沃尔玛一直没有设立计划,就如何处置有害垃圾培训员工。这导致有的员工把包括肥料、漂白剂、指甲油和除臭剂等随意丢弃。如把垃圾扔进市政垃圾桶,或把它们倒入下水道。
  对沃尔玛的重罚依据的《清洁水法》于1972年修订推出,而在此之前,美国的环境问题比今天的中国堪称更甚。它的一些河流因为乱排放而飘满油污,严重到时常被引发水上大火。1969年克利夫兰的凯霍加河再次起火,被《纽约时报》、《国家地理》等媒体广泛报道,摇滚歌星兰帝纽曼甚至还为此写了一首歌《Burn On》广泛流传,再加上其它一些环保事件,最终催生了严厉的《清洁水法》,这部法律把所有地表水体水质达到“可以养鱼与游泳”作为国家目标。
  与沃尔玛被重罚不同,5月9日环境保护部所披露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在对华北六省市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环保部对88家企业处以罚款,总额达613万余元,平均到每家企业约7万元。不妨换位思考,这种处罚很难遏止企业排污欲望。一个大型污水处理设备少说也要几十万元,如包括维护,费用会更高。如果只处罚7万元而能省去治污成本,这简直太合适了。从这个角度讲,处罚太轻不啻于变相鼓励企业排污。
  中国近年来的环境保护之所以进展缓慢,事故频出,与处罚威慑力太轻有重要关系。经济社会中本来就没有君子国,更何况诚信与社会责任感缺失,又是当今中国企业界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必须由国家强制力威慑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但现在看,至少在环保领域,这种威慑力是不足的。以近年来最严重的污染事件为例,2010年的紫金矿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轰动全国,罚金打破了中国环境处罚记录,也不过3000万元。而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罚单在2011年被雪佛龙石油公司拿到,总额是95亿美元。
  2011年的渤海溢油事故,康菲公司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养殖业损失之外,处罚按《海洋环境保护法》最高限额是20万元。但同是漏油,美国《清洁水法》的罚款标准是每桶1100美元至4300美元间。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即便按低限也是几十亿美元,这还是考虑到“事主减轻泄漏后果的努力”因素,这就难怪康菲和BP在事故发生后表现的缓急是如此不同,因为双方承担的后果本来就严重不同。
  希望中国的环保处罚早日改变“挠痒痒”的局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汽车轮胎业进入节能环保时代 2013-05-31
· “明月行动•绿色中国梦”环保公益活动在内罗毕举行 2013-05-28
· 中国基层环保案例获联合国高度赞扬 2013-05-27
· 科德宝推出绿色环保型织物整理剂 2013-05-27
· 琼海环保实践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定 2013-05-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