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隐忧再促财税改革
2013-05-21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随着近期地方投资热潮再起,舆论关于地方债危机的担忧也随之再度成为热点。中央政府近日明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
  地方债务总量至今仍是一个模糊的数据。各种声音在探讨地方债问题时,并不都是建立在同一个事实数据的基础上。不过,尽管各类机构公布的地方债总量有所出入,但无疑问的是,地方债务风险不可轻视。
  中国的经济问题很复杂,也很有意思。从地方债务这个视角切入,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诸多问题至少包括地方财政运行中的某些紊乱、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够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导致的公共支出压力,以及由财政支付困难转化而来的局部社会矛盾在增加,如此等等。
  近几年中,政府、学界、舆论界对地方债务问题关注甚多,对于如何消化旧债和控制新债,也讨论甚多。很显然,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问题的背后,也跟许多重要改革的推进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新一届中央政府正面临着众多改革事务的抉择。这当中,财税体制改革是为重要任务之一。财税体制改革的突围,自会作用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单就地方债务问题来说,没有财税体制改革的进步,地方债务风险不可能真正得以消弭。
  现行财税体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省以下财政体制尚需完善;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财政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税制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等。地方债务的不断累积,跟上述问题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心,当是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以及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减轻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这些改革目标与未来的经济转型关系密切,与政府的清廉程度关系密切,也与民生难题关系密切。
  去年9月,一群学者在浙江莫干山开会,认为推动新一轮财税改革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共识最大、条件最成熟、成效最令人期待的关键性改革,是切入口。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所谓成本低、风险小、共识大、条件成熟,也并不意味着此项改革就少有难度与阻力。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其意义毋庸置疑,但在这项改革过了19个年头之后,缺陷也明显暴露。分税制的制度安排并不完善,在现实运行中,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没能有效得到坚持。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是下一步财税改革需要坚持的方向。
  政府预算体系的健全与预算公开制度的完善,将是财政预算领域的改革重点。整个预算体系需要更科学完整、结构更优化且公开透明。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倘若政府预算不能够更公开透明,建设一个透明政府即是句空话。
  优化税制结构、总体上减轻税负,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大方向。目前已经在推动的结构性减税和营改增的试点,正是符合改革方向的举措。未来在总体税负的减轻上还要有更多作为。也要看到,在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短期内财政增速或在低位徘徊的条件下,以减税为方向的改革,并非易事。
  回看地方债务隐忧,这一问题正是当前多重矛盾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避免落入地方债务危机的陷阱,规范地方举债行为,以及加强地方债务的风险管理,极为必要。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地方经济须更有活力,更有“造血”功能。同时,这一难题,也是在倒逼财税体制须加快改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消除地方债隐患需改革政绩考核方式 2013-05-16
· 地方债总体风险可控 融资平台监管框架逐渐成型 2013-04-26
· 防地方债风险 三举措促银行转型 2013-04-25
· [时评]解开地方债的绑定链条 2013-04-19
· 谨防地方债风险引发“中国式断崖” 2013-04-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