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断造假之手就能管住热钱
2013-05-08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叶檀

  热钱涌入中国,通过虚假贸易,通过地下资金进出,海关总署的澄清被流入的热钱、现实明显不符的进出口数据推翻。
  面对一季度内地与香港之间异常的进出口数据,面对研究者的质疑,4月10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内地与香港统计数据存在差异,是两地之间在统计上、做法上的差别导致的。他也表示,会同有关部门作进一步更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彻底理清对港贸易超常增长的各种原因,这比开始时面对质疑的一味澄清客观了一些。海关总署没有必要为贸易造假者背书。
  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试图从源头堵住虚假出口,堵住热钱大规模流入。这份《通知》变相承认了虚假出口、热钱等外汇套利交易的蔓延。《通知》一出,人民币即扭转一路高歌、连创新高的形势,截至5月6日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6.166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9点,人民币闻声下挫。
  外管局的通知有两个要点:一是总量控制,卡住银行结售汇的限额。如果按照3月的外汇存贷款余额,按照中资行的存贷比计算,4月各银行的结售汇统合头寸下限为1057.75亿美元。各银行突破下限非常困难。二是管住虚假出口,外汇局应及时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函,要求其在10个工作日内说明情况。企业未及时说明情况或不能提供证明材料并做出合理解释的,外汇局应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等规定,将其列为B类企业,实施严格监管。外汇局通过非现场监测确定首批企业,2013年5月10日前发送风险提示函,5月31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向银行发布企业分类信息,6月1日起分类结果生效。
  不仅如此,海关总署已经开始对保税区“一日游”等套利活动进行监管,这意味着人民币与出口的数据,摆脱虚热,逐渐回归真实。
  人民币面临堰塞湖风险。经济无起色,货币却大幅升值,显然是投机者看准了人民币升值的钱景放手一搏的结果,热钱来回飘忽,一旦获得收益可以很快离开,人民币就会从堰塞湖,变成四处漏水、底朝天的干湖。
  热钱未必通过虚假出口,地下钱庄是主要通道。根据长期跟踪货币进出的黎友焕教授的分析,今年热钱流入方式没有特别之处,只是由于大进大出,对冲机会很大,很多地下钱庄都采用相互对冲方式来完成业务。也即需要美元与需要人民币的人配对,资金不必国际周转就能够换了主人。另一方面则是公开造假,3月新增外汇占款2880亿,一季度共新增9433亿,黎先生指出,一季度外汇占款新增较大的原因很复杂,肯定有热钱的贡献,但说是进出口好转的话,是不认同的,进出口数据的居高是非正常的,包括虚假数据等。
  地下钱庄监管是世界难题,虚假出口如此堂而皇之,甚至还有官方部门试图澄清,是不可原谅的。
  地方政府绝不应当以鼓励造假、鼓励数据注水的方式,拉高当地的进出口数据,这样的有毒政绩将使中国经济走入绝境。媒体披露,2012年4月,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曾立下“军令状”,要力保全年10%外贸增速目标达成,各省均提交增长目标,并将任务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至地市,一些城市对注水出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鼓励造假是犯罪行为。大量的虚假贸易、大量的套利资金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诚实的制造企业无路可走。温州、义乌、东莞等传统出口城市,绝不会因为出口数据好转走出困境,只能通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上升,找到长远发展之路。
  政府与企业造假,监管者的失职同样不可原谅。保税区的货车进进出出,盛况如同回到2006年,保税区管理者、海关部门对此麻木,直到数据离谱到引发所有研究者的关注,引发大众媒体的关注,才作出语焉不详的解释,很难相信这样的监管者会真正关注数据真实性。
  中国经济不需要数据粉饰,中国经济竞争力不能依赖造假者与投机者,任何经济体的转型,真实数据反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监管通知是第一步,各监管部门、各地政府,还有很多事要做,起码要做到,不成为造假的推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外汇局新规抑制热钱流入 人民币即期汇价大跌 2013-05-07
· 热钱做空市场 意在抄底 2013-05-07
· 专家料热钱涌向楼市和地方项目 2013-05-07
· 设定计算公式 外汇局精准狙击热钱 2013-05-07
· 专家料热钱涌向楼市和地方项目 2013-05-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