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经济形势通报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提出,国资委已成立“保增长”工作小组,并明确“央企将以‘保增长’助力全国‘稳增长’。(2013年)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 整体而言,央企近两年业绩增速的大幅下滑,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我国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告一段落密切相关。那么,在央企连续两年业绩增速明显下滑之下,其2013年能否完成“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的既定业绩要求呢? 当然,我们不排除,如果今年我国再次启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由此形成的外部环境可以对央企达成业绩要求提供支撑,或者央企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内能够急速提升,由此形成的内生能力亦有可能使央企完成既定业绩指标。 可是,客观而论,在我国地方债务仍然高企,上一轮经济刺激所导致的我国银行业风险仍未完全消化之下,应该说2013年再次启动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市场经济之下,任何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均难以短期速成(或大幅提高),如果违背这一根本规律,人为地进行经营业绩的拔苗助长,均极可能会引发诸多负面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谨防央企留下“业绩达标”后遗症,在既定的较高业绩指标的倒逼之下,央企是否会因此加大投资扩张节奏,从而引发企业负债率的企高,是否会因此进一步强化垄断定价权,从而大肆伤害消费者的利益,是否会过度占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等资源,从而导致其他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对政策资源的公平性缺失。 这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近年来,央企的急速扩张已经引起种种后患,如央企中冶集团在投资唐山恒通亏损74亿元之后,当下的负债率已高达85.5%,近乎资不抵债,再如央企中远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远洋因急速扩张且经营不善,当下负债率已高达58%,更连续两年年均亏损百亿元左右,还如中铝集团亦因过度投资扩张,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2012年亏损已高达82亿元,当下的负债率亦已高达68%。 基于此,当下央企不可以为完成既定的较高业绩指标,而再度启动大规模的投资扩张,反而应该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更不可以为完成既定业绩指标试图赚“快钱”,盲目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甚至违规(退房令)进入房地产市场。与之相比,部分央企更不可以为完成“业绩达标”,而过度强化自身的垄断定价权,尤其是石油、电力、电信等央企,因为当下我国的油价、电价、通信价格已大幅高于国际正常水平。 其实,当下央企“保质量”,远比“保增长”更重要。尽管,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后,央企在体制和机制的相对扭转之下,其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目共睹,但是,分析近年来央企经营状况的产业构成,极其显见的是,市场垄断性较强的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提供了我国央企整体产值和利润的绝大部分,而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如钢铁、航运、铝业等行业,央企不仅经营业绩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相当部分屡屡陷入亏损而难以自拔。 之于当下而言,央企“保增长”的重要性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具体业绩指标的制订,不仅应结合央企经营现状,而且应建立在强化央企监管、完善央企治理的基础上。否则,单纯的业绩崇拜,极可能会留下诸多反市场化的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