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升级的思路、机制、路径与破题
2013-04-24   作者:仲武冠(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总经济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要保证中国经济优良升级,我认为要遵循九个字,即“人为本,研先行,优制度”。所谓“人为本”就是要通过强调素质教育让全国人民得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所谓“研先行”就是政府政策制定与决策部门在制定或推行一项新政策之前一定要投入一定的研究资金;所谓“优制度”就是要真正建立并理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与科学研究的各项政策制度。
  真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破题的最好平台就是通过城镇化建设重新整合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与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城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的良好结合;城镇化建设是一项从外需驱动转换成内需驱动的系统工程,这将极大增加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城镇化建设也是一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增长差距、提高城乡均衡增长、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捷径。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首次记者见面会上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之后,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一系列研究与阐述,但是这些结论与观点离大众形成共鸣还有一定距离。下面我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思路、机制、途径与破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路:人为本,研先行,优制度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来源于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以及资源配置的相应规制三个方面。
  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需要明确:既然要升级我国经济,那么升级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什么?需要遵循哪种思想?其实很简单,在李克强总理看来,新版中国经济要追求的目标就是适当提升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召开,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各级政府在发展考核中因为过分追求GDP,追求政绩,而忽视埋下的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加重等隐患。事实上,如果将我国经济年均GDP增速扣除物价因素、环境成本、其他资源要素消耗等发展成本,真正有价值的增长速度也不过在5%左右。在失去外需驱动的作用之后,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亟待提高。那么,这种内生动力究竟源于何处?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来源于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以及资源配置的相应规制三个方面。
  强大的经济内生动力来源于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来源于科学、高效与自我积累的科学研究模式,更来源于良好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而这种内生动力合理组合模式的根本恰恰就在于一国必须具备一种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工程化、项目化的发展思路。以往我国因为外需驱动经济动力较强,对内生动力合理组合模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都认为人力资本的开发就是发文凭、办职业培训机构,认为科学研究无外乎拿钱砸项目、增加科研院所的福利待遇,所提出的执政理念与政策留下了很重的项目与工程痕迹。这样以来,往往以一种浅显的、碎片化的机械方式去推动中国经济,这种工程项目化思维给中国经济留下了一系列的 “头痛”与“脚痛”的毛病。
  要保证中国经济优良升级,从主导思想上来说,我认为要遵循九个字,即“人为本,研先行,优制度”。首先,所谓“人为本”就是要通过强调素质教育让全国人民得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扭转目前大学教育过分强调职业培训、理工为本的思路,要塑造大量具备全面素养的知识分子,让更多知识全面、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在社会建设中担当重任。其次,所谓“研先行”就是政府政策制定与决策部门在制定或推行一项新政策之前一定要投入一定的研究资金,比如整个事业投资的30%以上资金作为研究经费。只有通过提高研究与开发经费才能保证我国经济获得可持续创新动力。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中很大部分没有真正投入到研究上,相反是被用于获取科研项目以及通过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上,这是导致我国科研投入低效的主要原因。第三,所谓“优制度”就是要真正建立并理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与科学研究的各项政策制度,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对许多规章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制度优化并没有常态化,制度已经难以紧跟迅速变化的现实。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就必须在人力资本与科学研究两方面制度上大力优化。

  机制:转变教育职能,充实科研实力

  经过对教育与科研两大环节的强干抑枝,可以带动未来我国教育与科研机构朝着更加符合产业升级转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的方向发展。
  要让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具备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力与水平,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转变办学观念,从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过去的教育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强调各种及格率、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这迫使学校、科研机构选择一些容易看得见的量化指标来评价学生、老师、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与水平,也容易诱使他们与评优单位勾结起来获取私利。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优单位和评优单位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使得各种奥数、奥语、论文有偿发表机构泛滥成灾、兴风作浪。要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中国经济升级所必需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应该在各个层次允许社会参与办学,鼓励素质教育。只要政府掌握好教育标准,放手让社会参与兴办教育,政府管好研究生教育部分,我们的学生就不会为了应试辛苦奔波于一场场推优考试,更不会死记硬背而散失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相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
  第二个转变是转变科研管理方式,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转变成经营性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去,我国科研机构习惯于对本单位的人才管理侧重于录用、晋升、薪酬等人事管理,而对本单位未来战略目标发展缺乏通盘考虑,今后科研机构应该围绕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组织任务进行人才配备、人员培训和考核激励等。政府要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研究、部分涉及国计民生的开发研究作为政府扶持科研机构的重心,而对于技术推广研究和大部分以药物、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医疗仪器设备的研究、试验、开发项目为主的研究交还给市场,让市场去决定其兴衰。
  经过对教育与科研两大环节的强干抑枝,可以带动未来我国教育与科研机构朝着更加符合产业升级转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的方向发展。

  路径:加强科研机构资金投入监管

  不管选择哪种路径都必须改革现有制度,与既得利益者进行适当博弈,要取得此役胜利就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充实与科研实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对我国教育与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优化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升级?答案还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要遏制我国高校现有的行政化趋势,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比较古今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私立大学往往发展比国立大学要好,主要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和行政等级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政府有必要取消现有高校所享有的正局级、省部级的待遇承诺,要让全社会参与办学。
  第二,要修正制度,让科研机构不能将科研经费用于应酬、评比、验收等非科研活动上。这样一来,大家都不会想方设法地通过拿回扣、送礼来获取项目、糊弄评审,相反会将更多精力与资金投入到项目研究之中。自然,科学研究的水平也会稳步提高。
  当然,以上分析都仅仅是从中国经济升级的理论层面上加以分析的,现实突破方向上则可以选择很多着力点。比如,既可以选择城镇化建设,也可以选择产业升级优化或者科研创新等方面。但不管选择哪种路径都必须改革现有制度,与既得利益者进行适当博弈,要取得此役胜利就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充实与科研实力的提高。

  破题:城镇化建设

  真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破题的最好平台就是通过城镇化建设重新整合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与资源配置方式。
  从以上分析出发,可以发现,真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破题的最好平台就是通过城镇化建设重新整合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与资源配置方式。
  第一,城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的良好结合。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把数亿农业人口从农村、农业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参与到更高层次的生产活动中去。所以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城镇化建设本身也是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城乡产业均面临着一个优化提高的过程,需要各类研究开发工作者积极参与协作。
  第二,城镇化建设是一项从外需驱动转换成内需驱动的系统工程,这将极大增加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可以拉动巨大的消费能力。据预测分析,仅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间,若要将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2.57%提高为70%,就需要我国社会各界投入资金120.8万亿元。在如此巨量资金的投入下,不仅可以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以极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高盛基于静态模型认为,若按照当前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左右的速度,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从 目 前 的 35.2%攀 升 至 2020年 的38.5%。在投资、出口与消费的三驾马车上,当出口增长受阻时,如果投资与消费依然旺盛,则我国经济增长在保持速度不变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质量提高。这也是城镇化建设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城镇化建设也是一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增长差距、提高城乡均衡增长、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捷径。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起码要求就是提升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虽然说我国以往缺乏政府引导的城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等问题,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完善加以解决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建设的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优化与壮大。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2年的52.5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519322亿元,其中城镇化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总而言之,从目前来看,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助推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博鳌好声音"之: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4-07
·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亟须厘清路线图 2013-04-02
· 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更强的创新实力 2013-03-25
· 三途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3-25
· 发掘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 2013-03-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