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进入熊市是全球经济福音
2013-04-19   作者:曲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到了应该重新思考和认清黄金本质的时刻了。传统观点与现代智慧也必须要做一个了结了。
  伯恩斯坦在《黄金简史》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归根结底,黄金就其自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储藏黄金并不能创造财富。”而巴菲特就把黄金作为“不可再生”资产,并认为黄金没有投资价值。这是现代智慧。
  但传统观点一直把黄金等同于财富。翻开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但凡经济发展最好的时间,都是一个国家货币最稳定的时间。这包括1944年到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金本位制货币时代,但这总是好景不长。
  19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金本位制彻底瓦解。自那时起全球就再无金本位制货币了。也自此,各国货币全都像大海航行的船只一样地上下颠簸。
  现代智慧认识到货币不波动,经济就得颠簸,人类只能选择其一。
  金本位制破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这是经济需要金融更好的支持而不是约束。货币信用本位早已取代了金本位,无法逆转。
  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塌之时,黄金每盎司35美元,2011年最高达到1920美元。而美元币值最高时曾出现在2002年,之后才一路下跌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跌幅不过40%。相对于计价货币美元,显然黄金涨幅夸张到极致了。
  黄金自退出货币功能之后,一直作为传统观点的避险资产。但从35美元到1920美元,黄金早已变性:避险变为风险资产。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因素导致黄金价格产生泡沫。一项资产一旦被投机过度,就变成了风险资产。
  黄金价格悖论在中国同样突出。过去十多年黄金和古董价格一起飞天探月。所谓中国和印度消费推动金价上涨、抗通胀保值之说,都不靠谱。据彭博社援引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的数据,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总量达到31694.8吨,占全部黄金产量的19%。真正推动黄金上涨的大家伙是各国央行。
  过去12年,黄金牛市的基础是投资者对美元和本国信用货币缺乏信任。但这显然被金融投机者夸大了,而各国央行显然成为共谋者。
  自4月12日以来,每盎司金价跌幅已经超过203美元,这是黄金期货自1974年在美国开始交易以来的最大跌幅。黄金暴跌不过是其泡沫开始破裂,也即过去12年大牛市的终结。也就是黄金开始回归其避险资产属性之路。
  黄金泡沫破灭至少有两点启示,其一,是泡沫终究要破灭。其二,信用货币是现代经济的必然选择,无法回到金本位制。信用货币本身是各自国家的信用,滥印货币者首先伤害的是自身的信用和经济。信用货币贬值是有度的,除非国家崩溃。
  黄金此轮暴跌引发市场诸多分析,其中两个值得深究。其一,稻草说。认为此轮暴跌,是因为塞浦路斯被迫出售储备黄金是压垮黄金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泡沫破灭总能找到一根稻草。
  而用黄金储备还债的观点,倒是笔者赞赏的观点,并认为这是为欧债危机找到了一条最现实的路径。首先,央行储备黄金本意就是用来应付危机的。再说,没有黄金储备政府会更谨慎和约束自身的开支行为。从以上两个角度看,用储备黄金还债都是全球经济的福音。不论是塞浦路斯,或希腊再或意大利,都是如此。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观点是,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表明金融危机还将延续,或从价格走低反映需求下降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全球制造业产出降低的信号。更严肃地说,是全球经济进入信用紧缩时代。
  笔者同样认为这是全球经济的福音。首先,这有利降低全球经济运行成本。过去全球经济运行成本涵盖了太多投机成本,让全球经济不堪重负。其次,信用紧缩时代来临,恰是过去人类滥用信用时代的终结。两者都是未来全球经济福音。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过去十多年来,是金融消费国和资源国挤压生产国。大宗商品价格熊市是回归经济“正义”。过去十多年中国作为生产国为全球经济作出的贡献太大了。经济“正义”有利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国,同样有利于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美国。
  最后,用央行储备黄金还债,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有巨大启示意义。近期惠誉、穆迪都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原因就是地方债、影子银行导致的金融风险。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的根本也是正确路径就是,地方政府卖家产还债。
  不论中国、美国或是欧洲国家,滥用国家信用都会掉泪的。好在,还有还债的机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黄金QDII净值集体缩水一成 2013-04-19
· 领衔“跳水”日跌幅达4% 黄金QDII均亏10%以上 2013-04-19
· 黄金分量究竟有多重 2013-04-19
· 黄金大跌挤压资源股 日元急贬考验出口商 2013-04-19
· [投资论语]抄底黄金还是抄底股市 2013-04-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