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治理大城市病的时候了
2013-04-12   作者:李斌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仅仅在数年之前,国家还沉浸在大城市建设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之中。恍惚之间,似乎一切都改变了。如今的各个“中心城市”和大都会,在我们的眼中一下子变得那么肮脏和丑陋。交通拥挤、房价与物价高涨、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治安状况差、道德退化、社会关系紧张等等,在其他国家发生过的各种大城市病,在我国一一浮现,并日益加深。大面积雾霾的频繁发生,严重地打击了国民的心理。这似乎可以视作一种临界现象,它好像是在暗示,原有的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容不改弦更张了。
  大城市的过度发展是“全国资源汇集到中央,再由中央分配到地方”的大一统体制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央官员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只能看到身边的有限范围内的事情,只能体会到有限的道理;因此,在作决策和分配资源时,他们难免要重点照顾,要把资源投在他们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要做出让国际社会容易看得见的成绩。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都是标杆性的事件,它们显示了我国是如何举一国之力来办“大事情”的。但是,也许很少有人算过账,相应的资金倘若投入中小城市的建设,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物极必反。那些挖空心思来证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聪明人,结果却证明了“城市让生活更悲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用中国的老话来说,这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北京的情况也是这样。有史料表明,当这座千年古城不是中国首都的时候,它是相当优美、平和而有韵味的。一旦成为了首都,北京就发生问题了。这座缺水城市目前已经变得光怪陆离,各阶层的生活反差强烈。至于北京在全国的地位,只要看一看中国的地理交通图和航班示意图,就可以获得形象的认知。所以,当我们今天来谈论国家民主化的时候,务必不要忘记,政治体制改革只是其中一半的任务;民主化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对“大城市病”的治理,为这项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治理“大城市病”,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意识地控制大城市的扩张,用民生的理念来改造城市管理;二是全面放开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地域限制,大力促进地方自由自主的发展,促进全国生活方式与生活水平的均等化。
  说到地方建设,我国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迎来过地方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后,这一过程就被阻断了。改革开放以后,地方建设的议题一度比较热络。例如,费孝通先生就是地方建设的热情呼吁者,他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吸收为官方政策。但是,地方建设实际上是走了弯路的,典型地表现在所谓“乡镇企业”的发展方面。这种发展政策具有一种有趣的含义,即:一个农民可以经商和务工,非农收入甚至可以成为其主要的收入,但是,他的身份仍然是农民,仍然不离开本乡本土。这个政策是一个怪胎。既然农村地区的人、财、物大都可以流通和自由重组了,为什么从业者仍然必须居住在农村,仍然必须不时地干点儿农活?企业为什么也必须设立在乡下?显然,这是因为土地、住房和身份都不能自由变换,市场在整体上是半开半闭的。这样一来,从业者的知识不能得到改善,企业的装备与技术水平难以提高,“乡镇企业”不仅失去了发展的后劲,而且成为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典型。
  如今的城市化,务必要吸取这一教训。地方发展不能走过去的乡镇企业的老路。市场开放必须是全方位的,城乡资源必须充分交流和对接,以便企业自主选址,形成合理、高效、环保的产业与城镇布局。政府服务应当跟在市场的后面。哪里的工业区和城镇表现出扩张的趋势,政府就应在哪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及时的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在不放开市场的情况下搞什么“规划”。全国城乡的土地和房屋市场目前是高度分割的,在这种情况下,奢谈“城市化的长期规划”,更是纸上谈兵,逻辑混乱。
  最后,再来谈谈房地产。近期大城市房价上涨的走势,再次表明政府部门过去数年对房地产市场的估计发生了基本错误。这种错误就是,市场的买力实际上是很强的,而不是很弱的;所以,过去几年不敢大刀阔斧打破泡沫,其担心是多余的;而在战战兢兢中尽力维持泡沫的做法,更是扩大了问题,并且浪费了时间。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不主动打破泡沫,泡沫早晚会自动破裂,那时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一些迹象表明,新一届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似乎还要延续以往的错误做法,这令人失望。股市中的发行制度改革,虚晃一枪后折了回去,房地产调控又是如此。市场普遍预期的事情,就是发生不了。真不知道西方思想家关于谨慎使用权力的告诫,何时已经在我国“落地生根”了?
  关于土地使用、土地整理、粮食生产与消费等简单、重要、而又几乎无懈可击的道理,无数的作者和名人在过去这些年中已经磨破了嘴皮,当局就是充耳不闻。笔者能否发出这样一个呼吁:既然如此,能否请官方的政策专家们站出来,公布一下他们所认为的房地产政策制订的“科学依据和测算”?能否讲一讲他们是如何认为可以实现土地“占补平衡”的?为什么住建部认为房子造多了?为什么土地红线是18亿亩而不是17.5亿或17亿亩?为什么土地确权登记需要5年而不是1个月?朝野不妨好好辩论一下。公共政策既然是公共的,就不要由少数人关上门来做大家的主。真理越辩越明。鄙人的这个提议,希望能够得到响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7亿人"挤"一起 大城市病是否"不治之症"? 2013-03-07
· 蔡继明代表:“‘大城市病’不是‘大’惹的祸” 2013-03-06
· 缓解"大城市病"需实施均衡的城镇化战略 2011-04-08
· 大城市病需要“中西医”并用 2011-02-10
· 医治大城市病城乡协调发展是关键 2011-02-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