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民生投入“最后一公里”
2013-04-0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山东的乡村医生老潘最近有点不开心:按全村1800多口人、每人10元算,国家给老潘的村卫生室每年要拨1.8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可落实下来的资金,却连1/10都不到!“好政策很难全须全尾地落到基层。”老潘叹了口气。
  河南农民老陈心里也不太踏实。前几天村委会突然发给他1000多元“低保补助”。老陈一打听,原来村里的几份“低保补助”大都发给了像他这样在省城、北京“有亲戚、有关系”的家庭。“国家发给贫困家庭的救济,咋就让村干部做了顺水人情?”老陈琢磨着,尽快把钱退回去。
  两位农民的遭遇并非个例。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过去5年中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年均增长21%,民生改善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然而,在一些基层特别是农村,政策阳光却被“管理黑洞”所吞噬。比如,在一些地方,农民购农机具只有到指定地点和购买指定机型才能享受财政补贴;新农合报销时必须“搭售”关系医院的自制药等。
  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之外,基层工作是否到位、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否顺畅,至关重要。否则,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被“揩油”后落到农民手里时,总会变了味、缺斤两。即便好歹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因为有失公正、透明,老百姓也未必买账。
  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首先要保证百姓的知情权。拿农村来说,目前国家有哪些惠农政策?哪些是普惠式的?哪些是关照特殊人群的?农民特别是只剩下“孩子、老人和狗”的留守村庄的村民们,对此并不太了解。笔者在采访中得知,某村曾发生过干部冒领村民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由有线广播、电子屏幕、网络等组成的公开平台,条件一般的村庄也应设立公开栏、印发支农政策简答手册、宣传挂历等,将惠农政策“晒”在阳光下。同时,提高政策入户率,如通过学校发放“家长通知”、要求外出务工农民亲笔签字“政策确认回执函”等手段,将惠农政策“送”到村民心坎。
  下发补贴资金时,应减少人为操作,避免多头经手。比如,扩大农民“一折通”的使用范围,各种补贴资金由管理部门核定后,一律直接打入农民的“一折通”存折,一次性完成从财政拨付到兑现入户的程序。压缩中间环节,使村民无需通过镇、村两级“手续”就能直接及时足额地领到各种补助款。
  资金补贴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强化群众监督是紧要一环。每年两会,财政部门应公布“民生大账本”,回应百姓期待,接受人民监督。同理,基层也应按时公开“民生小账本”,上级划拨的民生款项是否逐一落实?每项补贴的发放是否公允公正?……这些都须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与评判,让“跑、冒、滴、漏”无处藏身,让种种拿群众利益“走人情”、“拉关系”的行径原形毕露。
  惠民政策执行得如何,应当成为政绩考核的重点。比如,监管部门围绕立项、核定、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将“基层民生投入是否用之于民”作为相关管理者业绩考核内容。在考核中多让群众参与打分,在检查中重视群众举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中饱私囊、侵蚀民膏者,决不姑息手软。
  民生投入再大,都得通过“最后一公里”才能送到千家万户。确保这一公里畅行无阻,还要下很大力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贵州今年投资拟破1万亿元 基础设施和民生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2013-03-08
· 2013年预算草案提请审查 民生投入给力 2013-03-05
· 财政部释疑民生投入不明显 人均财政收入仅美国8% 2011-10-16
· 明年财政将加大民生投入 2007-12-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