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地方调研释放服务业发展信号
2013-04-01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3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长三角地区的江苏、上海,开始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调研考察。
  在调研考察中,李克强从城镇化谈到农业现代化,从信息化谈到新型工业化,从经济转型谈到改革开放,这些都无疑在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蓄力。李克强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国内市场,从而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考虑资源环境可支撑,这是在风云变幻中确保发展能够不断持续的重要基础。
  如何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自答: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还是要立足于就业和收入。“当前,我们要看到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服务贸易上。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服务业发展起来恐怕要靠开放来倒逼。我觉得我们在探索中走出一条新路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表态或许透露出这样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可能要通过放开服务业管制的制度性改革来“稳增长”,这样不仅能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而且由于服务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此措施更能通过“促就业”来保持社会稳定。
  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经济转型,即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从而纠正以往“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事实上,从经济结构上看,第三产业增长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2012年四季度第二产业由7.7%显著回升至8.1%,第三产业增速由8.3%上升至8.5%,第一产业由4.1%上升至5%。所以,中国经济转型期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迈入服务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更加重视工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简单来讲就是更重视能直接拉动GDP增长的项目。在同等条件的投资项目下,地方政府会对工业企业优先供地,并提供更为优惠的水电价格。然而对于以人力资源为主的服务业,不仅对外有着一些准入门槛,对内也有地方政府发展意愿不足、税费不合理等问题。从城市产业效能来讲,工业产业链长,能够对其上下游配套产业起到快速拉动作用,构成一种聚合型经济;另外,工业与服务业相比更有利于推动GDP增长,许多城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要更高。而服务业相对分散且产业链较短,更重要的是服务业经济产值难以计入GDP,因此,服务业对GDP增长的支持效果不够明显。通过数据分析,政府财收膨胀最快的时期也是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温和复苏期,这无疑给了政府放开服务业管制、促进服务业发展一个最佳时机。难怪李克强总理强调,工业当然很重要,但服务业也不可忽视。要围绕经济升级的需求,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功夫、出实招,释放扩大就业潜力。
  不可否认,目前,无论是民间投资和消费的疲软,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都与服务业的管制密切相关。不独民间金融需要放开,公共服务业、垄断行业投资的门槛都需要大大降低。我们通常所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就是意指进一步放开政府的管制、实行市场化,必然触及到诸多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但即使面临这么大的阻力,中央也应该大力推进服务业管制的放开来启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找到长期的增长动力。否则,我们可能将付出比此轮经济调整更大的代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李克强: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 2013-03-31
· 李克强:服务贸易将是对外开放重点 2013-03-29
· 李克强要求: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2013-03-22
· 李克强力挺环境治理行业发展 2013-03-18
· 李克强:行大道 民为本 利天下 2013-03-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