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看似单独的风险控制举动,实际反映出金融全局的变化。 银监会下发被称作“8号文”的《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问题的通知》后,沪深股市即作出激烈反应。3月28日,A股在银行板块带领下跳空低开,全天单边下跌,结束了去年底以来银行股领涨大盘的反弹行情。 银监会出台政策时间微妙。透过主要财经部门的政策宣示,似乎可以推测出管理层实际就严控金融风险形成了共识。 从市场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金融创新意义。由于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存贷比等限制,无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因而金融创新就成为各界共同需要。通过发放理财产品,与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合作,绕过银行监管,商业银行实现了“监管套利”,在获得营业利润同时,也扩大了社会融资规模。不过由于理财产品采用资金池管理方式,期限错配,产品混搭,甚至规模开放,表现出不定向信托计划特点,使得单个产品的兑付风险很可能演化为资金池的系统性风险,再加上其资金多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更容易因宏观政策转向而产生多个产品同时发生支付危机的可能,进而提高了资金池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此番银监会治理理财产品混乱局面,要点是要求每个理财产品要与投资标的单独对应,做到单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同时对非标准化信贷资产进行比例限制并进行信息披露。这一方面意在建立“防火墙”,另一方面也是限制绕规模贷款,避免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应该说,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对规范银行业具有深远影响。考虑到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货币紧缩政策,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要让地方融资走正路,以及证监会加强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种种迹象显示出财经高层对金融风险充满忧虑,金融领域全方位风险控制力度正在加强。 强化金融风险控制,无疑将影响金融领域业务发展,银行、信托和券商的创新业务重新受到审视,资本市场预期也将出现逆转,大盘调整不可避免。同时,由于非标准债权产品发放受到限制,最终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融资,进而波及微弱的经济复苏,这势必考验宏观决策者意志。 不过,持续依靠资金推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任凭泡沫膨胀,后果不堪设想。严格控制金融风险,逐步弱化杠杆,既可防范系统性风险,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银监会出手治理理财产品,预示着金融全局收缩,也是中央政府着手化解资产泡沫行动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