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摸清家底是为了保家底
2013-03-27   作者:徐立凡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26日对外发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此次水利普查首次摸清了全国水利“家底”,填补了与水有关的国情国力信息空白,为今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治水方略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摸清“家底”,是为了保全“家底”。从水利普查已公布的结果看,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经过几十年建设,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功能较为齐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忧的是,与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需求相比,水利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比如,有防洪任务的河段水利设施仍多数不达标,对江河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不强,供水保障能力较弱等等。
  与人工水利设施的急待完善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自然水系的萎缩与污染。根据普查结果,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河流约有2.3万条,比上世纪90年代的统计减少了2.7万多条,萎缩超过一半。而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或许更加触目惊心。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载者,是人们享有自然资源所赋予的天然环境权和生存权,所覆者,是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中国本来就是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25%,加之水质多数不达标,因此治水任务更加繁重。
  完善水利设施,提高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固然是治水的重要考量,也是防止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破坏的需要,但就现实而言,还原江河湖泊的自然禀赋,保证地下水不会成为人们的健康威胁,同样是严峻挑战。
  综合治水,最重要的是制度投入。“带毒的GDP”,是水污染趋于严重的重要内因。改革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对习惯于用牺牲环境换取增长的行政惯性进行更有力地纠偏,社会已经呼吁有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已经没有再拖延之理。
  综合治水,还少不了公众投入。长期以来,治水似乎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关联性的情况下,治水总是出现反复。缺乏共识就缺乏行动的一致性,黏合共识的最好办法,是让公众参与治理。别把公众的参与视作压力,而应看作政府治水的最大助力。
  综合治水,还需要财政的更大投入。这种投入,既是最大的民生投入,也是最大的未来投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已经启动,但治理水污染和兴建水利设施,投入巨大。除了财政,还需建立多元的、高度资本化的运作体系。
  摸清水利“家底”,应该成为全民治水的新起点,这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水利部副部长:中国水资源监控系统明年底建成 2013-03-06
· 水利部:将大力度打击非法排污 2013-03-05
· 水利部部长陈雷:已制定防治地下水污染有关规划 2013-03-05
· 发改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发布 2013-01-28
· 水利部部署2013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 2013-01-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