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将“包袱”转为“红利”
2013-03-19   作者:缪青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老有所养”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建言,应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标准,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配套机制。
  “社区养老”,指出了未来中国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关键所在。首先,社区养老成本低,能够就近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托养以及志愿者互助等多种服务。其次,专业化支持的社区照顾有助于降低养老护理和医疗费用。第三,搞好社区福利和市场开发的良性互动,通过拉动养老消费和扩大就业能有效减轻养老财政的负担。
  由于我国社区照顾尚在起步阶段,资金短缺、场地限制、缺乏专业人员以及社区福利资源的整合等困难较多,“社区能养老吗”仍然是人们普遍的疑虑。这些担心恰恰反映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众对社区照顾认识不足的现状。
  例如,以往谈论养老照顾,往往只强调机构养老的床位数和公共财政负担的一面,却看不到搞好社区照顾也是扩大内需的机遇,看不到老年群体的照顾需求所蕴含的市场和就业潜力。这一认识的滞后,反映了社会工作、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在老龄问题研究上介入不够,能够认识到老年人群体是国家健康和财富的源泉之一,能够讨论如何把“包袱”转化为老龄人口“红利”、如何形成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互动的文章甚少。
  另外,21世纪的健康医学已开始纠正传统西医“疾病中心”的偏颇,转而强调养生保健和预防。传统的“拼命找病、终身服药”的寻医模式,一方面忽略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导致过度治疗和滥用药物; 另一方面带来了高额的医疗护理费用,恰恰是这一费用居高不下,使发达国家的养老财政极为头疼。
  就政府而言,应当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学科研究以及照顾服务和老龄产业开发的结合上下功夫,看到养老服务作为中国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投资场所。各级政府要重视养老公共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在推进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对从事社区照顾相关业者的政策优惠。
  就社区而言,中国社区的居委会建制为整合养老福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社区养老需要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借助照顾服务的平台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而中国企业在开发服务流程和培育规范的养老消费市场方面也大有可为。一旦从政府到公众都能认识到搞好社区养老不仅是社会化养老的重心,而且是一项应对未富先老的重要健康工程,并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将大大减轻老龄化对福利和医疗资源的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社区养老须形成多方参与格局 2012-08-28
· [保险人语]以商业保险推动社区养老建设 2010-03-05
· 天津市600万元财政补贴援建社区养老设施 2008-10-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