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是否留任现职的话题很热;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3月16日大部分揭晓。
昨天,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周小川面对是否续任央行行长的问题,表示“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并不清楚这件事。”不过,此间已有中国银行行长肖钢,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等公开表示支持周小川留任。郭树清面对媒体的类似追问,也不得不多次回应。此外,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也都被猜测将任新职。
人们关注现任财经官员和重点金融机构掌门人的去留,关注新一届政府上任后财经大员的任职,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国家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工作的热忱,也体现了对现任财经大员工作业绩的评价,很有意义。
第一,
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都与人们的投资活动直接相关,与其他领域相比政策效果更加“显性”。所以,人们对央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人选更加关心。
周小川任央行行长已10年,经历了货币政策冷暖的几个来回。尽管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政策委员会来决定,央行理论上是执行者,但公众仍然相信货币政策与行长的工作风格有关。货币政策不仅关系到广泛的投资市场,而且与房地产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人们自然关心央行行长的去留。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于2011年10月底上任,他主导的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受到好评,但也有争议。不过,更多的人相信只要坚持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市场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第二,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任务很重,需要央行与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加强协调、推出更有力措施。
说到央行和证监会的协调,笔者自然回忆起2012年5月16日国际证监会组织在北京召开年会的情景:当时周小川讲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直接融资规模较小,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远远不足,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郭树清则重点讲了“现阶段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利”,并分析了需要做的两项主要工作。两人的“跨界演讲”被认为是央行与证监会互相支持的佐证。
在股市行情不振的今天,公众尤其期待这种合作能够见到实效。同时,金融产品创新、债券市场统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管控等等,也都需要两者强化合作。
第三,公众期待中央政府应对好国际挑战,保持金融监管的承接性延续性,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中央指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这一判断决定了金融改革要服务于“内涵式发展”,改革既要适当加快,又要防范风险。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我们更加认识到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结合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保持金融监管的承接性延续性,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按照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日程,3月16日,大会将决定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届时,财政部、央行等部门的掌门人将见分晓。待人大会议闭幕后,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掌门人如需变动,将由国务院任命并公布。那时,各路财经大员的阵容布局方可全面展示。
我们期待财经大员们不负众望,在各自岗位上依法履职,为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