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成败何时不赖于一人
2013-02-28   作者:卢伟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日,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的一纸调动,成为全国舆论热议的焦点。先是离任时有上千大同市民上街打出横幅、签名挽留;进而有媒体爆出,至耿离任时,大同市政府至少累积了百亿以上的债务。(2月27日《新京报》)
  应当承认,如今像耿彦波这样的“个性官员”并不多。百姓签名挽留市长,一方面是表达感谢和不舍;另一方面,是担忧新官不理旧账,进行到一半的旧城改造成为烂尾工程。而从最新的消息来看,伴随着大同城市面貌巨大变化的还有政府的欠债规模。为了城区改造欠下百亿债务,这样的市长该如何评价?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常识。对于主政一方的官员来说,城建是比较容易在短期之内出政绩的领域。举债搞城建,用土地出让收入还债,是很多城市的选择,大同并不例外。其百亿的投入,与东部很多城市相比,规模也只能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但大同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他城市类似的造城计划招来的是一片骂声,而大同的城市改造计划得到了相当的民意支持,这种民意在市长被调走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客观而论,百姓挽留“造城市长”,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有关。曾经的“中国煤都”、千年名城急于寻回当年荣耀,城市建设多年滞后,使得上上下下形成了改变城市面貌的急迫心情,市长大手笔的改造计划与此不谋而合。与此同时,市长本人诸如“在工地多过在办公室”,“重手出击拆掉某些官员的违章商铺”,“见市长比见局长容易“等一系列亲民务实和铁腕之举,也为其赢得了赞誉。市民挽留市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那种能干事、干成事的官员的赞赏,以及对不干实事、庸碌无为官场习气的否定。 
  然而,即使大同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市长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也不得不面对欠债百亿的追问。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举债多了,财政会背上包袱,一时的面貌改善,透支的是未来发展空间。外界对于举债建城合理性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而存在这一问题的城市,显然也并非只有大同一个。
  说到底,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决策上还比较依赖于某个人而缺乏制度性的保障。一座城市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是细水长流,逐步改变城市面貌?还是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花,通过大肆举债来个快刀斩乱麻?这个选择权其实应该还给可依赖的规则。试想一下,如果大同在旧城改造之初,其举债规模、资金来源、拆迁补偿、实施步骤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与民意充分的沟通与讨论,当地的立法机构将达成一致的民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并严格按照规划严格监督执行,那么,工程是否会烂尾,举债百亿值不值,市长需不需要上街挽留也就都不重要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在华德企诉北京城建八违规转包 农民工讨薪要过年 2013-01-09
· 北京城建重组黑幕曝光 骗贷指控波及光大建行 2012-12-25
· 杜书明再抛北京城建骗贷资料 2012-12-20
· 北京城建集团被举报 或涉财务造假骗贷3亿 2012-12-14
· 北京城建集团被爆财务造假 2012-12-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