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当走出"杀富济贫"
2013-02-26   作者:刘晓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近日,春华集团董事长胡祖六在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表示,企业家与中产阶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收入分配改革的最终目标不应当是杀富济贫,不是追求降低所谓基尼系数,而是培育和壮大中产阶级。
  当前,充斥着很多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的观点。有人认为需从初次分配入手,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以抽肥补瘦等。而胡祖六认为收入分配改革不是杀富济贫,则是对上述观点的反思。
  我们认为,尽管把基于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调节理解为“杀富济贫”值得商榷,但从初次和二次分配中调节收入分配,是在现代经济理论包装下的等贵贱、均贫富思路,这是一种基于身份对峙下的冲突思路。而当前的收入分配失衡,本质上源自一些领域内公权与市场的行权边界失范和失序,最终需要的是权力与市场的行权边界明晰化,权力需要被有效地规制在制度笼子中,而避免直接介入市场运作,以及主导和影响资源配置,最终促使市场能够得以自我修复。
  以初次分配为例,其分配失衡既具有一定合理性又具有一定失序性。其合理性是由于不同市场主体的能力、竞争效率不相等,在市场竞争逐利下自然会有收入差距之别,因而初次分配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是正常之举。而其失范和失序性则源自初次分配中,经济社会资源既受市场竞争的内生指向,更受一些权力的影响,且往往能攀附到权力的市场主体,更易击败单纯的市场竞争主体,即市场主体在初次分配中存在机会不公平和程序不正义等问题。人们对初次分配失衡的抱怨,并非是不均,而是市场机会不公平和程序缺正义问题。同时,鉴于政府已通过税收参与了分配,政府若为纾缓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直接干预企业间、企业与职工间的收入配给,将很容易导致激励扭曲,即可能会降低企业和高收入者的投资及财富创造绩效,牵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同时,通过税收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也需慎重。征税的本质是纳税人以缴税为对价获取政府公共服务,尽管累进税制具有调节收入的特征,但一旦其边际税率定得过高,将压制高收入者的积极性,即若政府的边际税率与高收入居民的边际收入达到临界点,用税收等的抽肥补瘦将影响高收入者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令一些企业和高收入投资意愿下降,甚至投资移民等,财政收入也将在高边际税率下呈下降态势。
  由此可见,初次分配环节,政府当需回归到公共服务、外部性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维护,以护航市场主体的机会公平和程序正义,同时完善劳动者集体议价机制和自组织能力,使劳资双方的市场博弈更具对称性。就二次分配而言,政府需基于从初次分配中获取的财政收入,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基础性社会保障,满足全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最后,收入分配改革还应倚重社会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以通过社会自发的慈善活动,内生地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开征遗产与赠予税等避免社会出现代际不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学者热议收入分配调整 称中产阶层不该被遗忘 2013-02-24
·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应对世界经济转型 2013-02-21
·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应对世界经济转型 2013-02-21
·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3-02-06
· 收入分配改革既急切又缓慢 2013-01-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