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清新空气 人人需分摊成本
2013-02-08   作者:鲁宁(上海 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鲁宁

  连续的雾霾天气推动国产汽柴油标号提升工作的加速进行。这是典型的行政强制,背后则是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中国向国际社会所作减排承诺的分阶段兑现。
  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国产汽柴油标号提升划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国四汽油”标准的基础上,将尽快发布“国四柴油”标准,过渡期至2014年底。
  国内现有汽车保有量2.4亿辆,柴油车总量虽只占到1/5,但其二氧化硫及氮氢化合物颗粒的排放量,则占到了全部汽车颗粒物排放量的80%。所以,通过制定“国四柴油”标准并强制执行,无疑真正抓住了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牛鼻子。
  按国外使用经验,柴油车改烧“国四柴油”后,其尾气污染排放可下降50%,如若柴油车的排污检测(半年一次)能够做到切实执行,其减排效果于大气质量的改善,是能收立竿见影之效的。
  也许有读者对能否收获立竿见影之效持怀疑态度,我们不妨以PM2.5的构成再作分析:在直径PM2.5有害颗粒物总构成中,汽车尾气排放之有害颗粒物大体占到20%至35%,而其中的八成恰系柴油车“作孽”所致。假如“国四柴油”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取代现有的“无标号柴油”,PM2.5有害颗粒物总量至少可以减少10%左右。
  不仅如此,“国五柴油”标准的制定也被国务院常务会议锁定,并明确该标准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向社会颁布。此外,“国四汽油”标准向“国五汽油”标准升级时间表亦被锁定在今年年底。而且,“国五柴油”和“国五汽油”普遍强制使用的最后时限划定为2018年。还有,2015年起全国必须无一例外地使用“国四柴油”,且柴油品质与汽油品质相当。
  综上所及,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如此硬气地把提高油品质量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举措之一。消息一经发布,社会舆论普遍持欢迎态度。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油品品质一经提升,成品油零售价必相应攀升。因为舆论既希望能够呼吸清新空气,因而对提升油品品质持支持立场,可又对油价的上涨缺乏足够心理准备。以至于连续两天,油价每升将涨0.5元的传言成为网路上新的普遍纠结。
  事实是,每升油提价0.5元只是“窄口径计算”,也即只计算了汽柴油精炼所要提高的直接成本部分。若用“宽口径计算”,并计入国际原油价格总体逐年上行之大趋势,只提价0.5元根本就扛不住。所谓“宽口径计算”,必须把现有炼厂的技术改造成本和新建高标准炼厂的投资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在国家规定折旧年限内分年摊入零售油价之中。
  而且,炼厂改造还会产生“边际成本”的长久分摊难题。举个通俗例子,我们人的胃,如果本月全部吃粗粮,下个月全部吃细粮,时间一久必得胃病。炼油也一样,炼低标号油的装置与炼高标号油的装置是无法混用的。而中国的原油,既有国产的(大庆、新疆、胜利、长庆、四川),又有进口的(俄罗斯、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北非诸国),不同产地的原油,其含硫量差别极大,导致国内炼油装置的技术参数也差别极大。当炼制低标号油(相当于吃粗粮)时,炼油装置(胃)大体尚能凑合着混用,一旦改炼高标号油,对炼油装置的要求也随之大幅提高且几乎不能混用。打个形象比喻,把品质不同的油品加工成“细粮”需要不同的炼油装置,而每套炼油装置都呈“吃不饱(开工不足)”状态,其所产生的不菲边际成本,最终需全部分摊至零售油价上。
  国务院已明确,用于公共服务或公共用品的成品油价格,若因油品标号提高而涨价,将继续由各级财政予以补贴。譬如,农业种养殖用油,化肥、农药、农膜生产用油,公交用油等等。但除此之外,私家车用油不用说,就如包括出租车在内,几乎所有在生产或流通过程需要直接或间接使用油品的产商品及服务,都将因油品清洁度的提升而相应增加成本,并最终计入产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所见,任何环境保护举措都需要全社会支付成本。要想呼吸清新空气则需人人分摊成本。明白了这个道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就不再抽象。譬如,要想呼吸清新空气,最管用的办法是出行时少开汽车多坐公交。如是,个人、社会、国家的治污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油品质量升级成本应公开 2013-02-08
· 油品升级成本或需千亿三方埋单 2013-02-08
· 明确油品升级成本分摊原则 2013-02-07
· 国务院设定油品升级时间表 明确成本分摊原则 2013-02-07
· 国务院明确油品升级时间表 合理确定油价 2013-02-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