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影子银行的理财风险
2013-01-31   作者:肖玉航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时至年初,笔者观察发现,近期不少银行与信托公司开始推出较高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其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体系近年来发展规模日益扩大,M2/GDP比值接近200%,而伴随着规模的扩张,实际上影子银行的出现也非常明显。所谓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对影子银行定义争论仍在继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中国最大、膨胀最快的影子银行是信托投资公司,以及银行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虽然去年以来,信托业务的急剧膨胀发展规模增加,但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的风险也累积日甚。
  近日,普益财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报告称,2012年我国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同比增加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5.44%。可谓是规模日益庞大,并成为各大银行与信托合作的主要业务之一。规模日益增大的背景中,难道其风险就小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观察发现,在2012年10月中旬,IMF对中国非银行中介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了警告,尤其是信托和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从中国金融市场变化来看,游离在中国受监管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中介机构迅速增长,即使在近年的经济放缓过程中总体贷款需求减弱,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依旧持续上升。尽管这为私人部门提供了更广范围的金融服务,但也对中国金融稳定构成了新的挑战。一些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筹得的资金被用于为表外资产融资,包括公司债。由于这些资产的细节并未公布,很难评估潜在的信用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将由理财产品购买者承担。IMF警告称,即使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低于信托产品,这类风险若突然爆发,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
  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指出,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一天,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其危险性在于,一旦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近年温州、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等地的民间借贷危机不时爆发,充分显示其风险性与累积性。从目前“影子银行”存在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领域。由于“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其不可能存在共存全胜的概率,其间的品种分化与信用风险将明显体现,比如工行基金股票双重精选募集规模为100亿元的理财产品,从2007年11月21日发售至今,竟从未盈利,截至1月21日已浮亏约44%;去年某商业银行客户180万元理财产品亏成1万元等就可见一斑。
  从目前理财产品介入的房地产信托来看,其也面临较大变局,楼市供求与反腐变革实际上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而投资的公司债领域,由于国内债券市场评级体系的不成熟,几乎拥有评级的公司债都是AA或更高级别,这是不正常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化桥指出:表面上看,影子银行迅速膨胀,好像是银行的竞争对手,但实际上,银行恰恰是这些影子银行的“助产士”。信托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银信合作或者变相的银信合作有很大“功劳”。对银行来说,银信合作使用的是“别人的钱”(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而且杠杆高多了,投资决策集中多了(投资项目由银行提供,信托仅提供一个通道功能),感觉也好多了(不受信贷额度管制,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银行可以不用计提拨备)。
  总体来看,一旦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出了问题,最终的买单者将或是影子银行产品的购买者,或是中央政府。如果由中国居民部门来最终买单,那么危机的爆发将造成居民部门存量财富的蒸发,使得居民消费变得更加疲软,损害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如果由中央政府来买单,这意味着过去10年内商业银行体系改革的方向被严重逆转。从目前理财产品来看,银行体系如此,而银行大厅外,满大街的小卡片仍在推销高利贷,担保公司、小贷公司险象环生,“宝马村”、跑路事件频发,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没法继续的结果。因此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认真对产品的设计与宏观经济发展有一理性判断,而目前来看,由于垄断与经营利率的投机性,表面的规模扩张实际上正面临市场化风险的冲击,投资者需警惕其影子银行理财的风险冲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影子银行是风险也是机遇 2013-01-31
· 影子银行监管需“疏堵结合” 2013-01-31
· 近30万亿影子银行错配风险积聚 2013-01-30
· 2万亿信托兑付加剧影子银行风险 2013-01-29
· 以监管创新缓释影子银行风险 2013-01-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