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下一站会是新兴经济体吗
2013-01-23   作者: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张茉楠

  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是,经济、债务和金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短期内亟须管控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而从长期看,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抵消原有优势的流失,加快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已刻不容缓。
  在财政失衡和债务危机已成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最大风险的情形下,“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的大趋势锐不可当,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不得不紧缩财政,修补资产负债表,将公共债务降到可持续水平,而这个漫长的债务周期过程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也必然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如何避免成为危机的下一站,在转型中获得重生,是2013年新兴经济体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关主权债务研究表明,从1824年到2004年,世界各国共出现过257次主权债务危机或违约,但是以往主权债务危机的发源地大部均为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经济体,其中,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是20世纪下半叶最为严重的三次债务危机,而当下的主权债务危机策源地则是西方发达国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与企业部门提供刺激来减轻财富缩水的冲击,进而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转移至政府部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2010年,全球经济体财政赤字占全球产出的比重平均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全球公共债务增加了约15.3万亿美元,几乎三倍于此前五年的年均债务增加量,负债水平普遍比危机前的2007年提高了15%-20%,进而使使各国政府债券占比上升至35%左右。截至2012年三季度,全球主权债务达到了7.6万亿美元,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威胁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从增长态势上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从高位回落,三年多来首次年度增长“破8”。此外,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本轮经济回调到去年三季度已持续了10个季度,尽管四季度回升至7.9%,但这是中国自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并且经济增长明显偏离了2002年至2011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
  南美最大经济体的巴西2012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9%,环比仅增0.6%,创下近年来的最低点,其中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滑2%,国内家庭消费环比仅增长0.9%,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内需增长也出现疲态。印度2012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从二季度的5.5%下滑至5.3%;俄罗斯同期GDP同比增幅仅为2.9%,远低于上一个季度的4%,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为十年来最低水平。
  由于由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正在改变原有的全球经济增长结构,因而新兴经济体增长同步放缓,更多的是结构性和趋势性的。总体看,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在“ 后发效益” 的基础上,以丰裕资源或要素作为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以出口驱动整体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为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带来了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也隐藏了经济结构失衡和对外依赖趋势的加重两大结构性风险,特别是叠加了日益上升的生产成本,原有的竞争优势在加速流失。当前,发达国家债务危机通过出口收缩和信贷紧缩,使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 “高出口、高投资、高举债”的对外依附型增长模式受到重大打击。
  部分新兴经济体同样受困于债务风险的上升。据汇丰银行的调查,由于发达国家需求疲软令制造业产出下滑,被调查的18个新兴经济体中有11个新订单减少,整体采购活动在近四年来也首次下降,这直接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查经常账户和财政余额占GDP比重这两项指标,眼下“金砖国家”中有印度、南非、巴西三个国家处于“双赤字”中,其中尤以印度的情况最为严峻。2012年印度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预计达到5.3%,国际收支不断恶化,截至去年10月,出口连续第六个月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了一年来最大的逆差额。
  “双赤字”会加剧国家的偿付风险。数据显示,2011年和2012年各级政府赤字率预计为8%和7.3%,债务负担率将分别达到73.9%和74.1%。巴西为66.2%,仅各级负债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就占到GDP的5.72%。由于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增长乏力,标普先后将南非和印度的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降至“负面”,并将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调至BBB-级。此外,越南、菲律宾、土耳其、罗马尼亚、乌克兰等新兴市场国家也饱受“双赤字”困扰。因此,不排除个别新兴国家由于外部冲击触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增长放缓,负债比重升高波及金融和银行体系,新兴经济体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步暴露。发达国家普遍推行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在对冲外部流动性时,看似紧缩力度加大,但主要仍依靠量化措施,而且前期救市释放的大量资金远未消化。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直接融资市场的有限体量,新兴经济体多数存在经济“过度银行化”特征,特别是储蓄率较高的亚洲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信贷占GDP比率较高等。新一轮全球流动性将进一步做大或做空新兴市场资产泡沫,扰乱其信贷循环,加大银行不良贷款等尾部风险。事实上,去年二季度,印度央行对100家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坏账已对印度金融系统构成了最大风险。
  经济、债务和金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短期内亟须严格管控可能产生的风险,全力避免系统性风险;而长期看,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快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来抵消原有优势的流失已刻不容缓。不然,危机的下一站很可能就将是新兴经济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2013-01-22
· 美欧债务危机应对策略及启示 2012-12-27
· 欧债务危机仍在恶化 机构:提升统合力抵御危机 2012-12-24
· 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危机的隐性诱因 2012-12-19
· 主权债务危机的另类解读 2012-12-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