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2013-01-22   作者:范建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货币和分散财政的矛盾。只有实现货币和财政双统一,欧元区国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的重演。虽然目前几个主要危机国的救援方案和减赤计划已基本就位,但要彻底摆脱危机,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欧债危机并非欧元危机,因此,各国外汇储备在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真正对全球以及我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的是欧洲经济很可能因此长期陷入衰退。考虑到欧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议政府可在多边框架下对欧元区进行必要救助。国内企业尤其是银行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发起对欧洲优质资产的并购活动。

  ESM成员国所占份额

  ESM成员国 认缴资金份额(%) 股数 认缴资金(亿欧元) 2010年名义GDP(亿美元)德国 27.1 1900248 1900 33156法国 20.4 1427013 1427 25825意大利 17.9 1253959 1254 20551西班牙 11.9 833259 833 14099荷兰 5.7 400190 400 7833比利时 3.5 243397 243 4657希腊 2.8 197169 197 3054奥地利 2.8 194838 195 3768葡萄牙 2.5 175644 176 2293芬兰 1.8 125818 126 2392爱尔兰 1.6 111454 111 2042斯洛伐克 0.8 57680 58 863斯洛文尼亚 0.4 29932 30 464卢森堡 0.3 17528 18 524塞浦路斯 0.2 13734 14 228爱沙尼亚 0.2 13020 13 192马耳他 0.1 5117 5 78合计 100 7000000 7000 122019

  对2012年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国家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希腊  4.3  1.0  -2.3  -4.4  -6.91 -2.0
  爱尔兰 5.2  -3.0 -7.0  -0.4  0.70   1.5
  葡萄牙 2.4  0.0  -2.5  1.3   -1.60  -1.8
  西班牙 3.6  0.9  -3.7  -0.1  0.71  1.1
  德国  3.4  0.8  -5.1  3.6   3.00   1.3
  法国  2.2  -0.2 -2.6  1.4   1.70   1.4
  欧元区 3.0  0.4  -4.3  1.8   1.50   1.1

  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债危机的救援机制

  7500亿欧元的三方联合救助机制

  2010年5月,为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并向其他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救助,欧盟成员国财长理事会、欧元集团联合IMF达成了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救助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欧元区17国根据相互间协议组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筹资4400亿欧元;(2)根据《里斯本条约》的相关条款,欧盟27国委员会成立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从金融市场上筹集600亿欧元;(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2500亿欧元援助资金。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建立以来,已有三个国家接受了救助,金额共计2507亿欧元。其中,希腊1100亿欧元,爱尔兰627亿欧元,葡萄牙780亿欧元。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是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5月设立的一个主要针对欧元区国家的危机救助机制,其本身是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的一部分。从历史渊源看,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盟于2002年2月针对非欧元区欧盟国家设立的危机救助机制——“支付平衡规则”(BalanceofPaymentsRegulation)相对应。它由欧盟委员会提供隐性担保,融资上限为600亿欧元,主要功能是代表欧盟27国委员会向遭遇金融或经济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资金救助。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不同,EFSM的担保方是欧盟27国委员会,而不是欧元区17国集团。尽管EFSM原则上可向欧盟所有国家提供资金救助,但是,它目前的主要救助对象是欧元区17国。当另外10个非欧元区国家遭遇支付困境时,自动转由原来的“支付平衡规则”救助机制提供资金救助。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

  为筹集7500亿欧元救助基金,欧元区17个成员国于2010年5月决定,在欧元区财长理事会框架下创立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筹资规模为4400亿欧元,为期三年。EFSF作为一家在卢森堡注册的公司,它以欧元区成员国的共同信用作为担保,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向那些申请援助并得到批准的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提供紧急贷款援助。标普、惠誉和穆迪均给了它3A的信用评级,目前由欧洲投资银行通过合同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和行政运作。EFSF与IMF、欧洲央行(ECB)共同构成解决欧债危机的三大金融支柱。但是,EFSF属于临时性组织,有效期的截止日期最初定在2013年6月底。
  按照目前的情形看(德国反对),欧元集团短期内把 EFSF和ESM的可贷资金规模扩充至1万亿欧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解决EFSF的时效问题,2010年11月欧盟财长会议提议建立永久性的金融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 (ESM)。2010年12月欧盟议会通过修改 《里斯本条约》,批准了这一提议。2011年5月,欧盟各国领导人同意在2013年6月底成立ESM,以取代届时到期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2011年12月,欧盟峰会决定将ESM成立的时间提前1年 (即提前至2012年7月),2013年年中以前EFSF和ESM两大基金可以同时共存。由于ESM迟迟不能获得德国宪法法院和意大利议会的批准,因此,ESM未能在2012年7月1日如期启动。2012年9月12日,德国宪法法院终于裁定ESM合法,但同时指出,德国对ESM的出资额不得超过目前条约规定的1900亿欧元,超出限额必须获得德国下议院批准。由于意大利议会已于2012年7月19日批准ESM,因此,2012年10月8日,期盼已久的欧洲稳定机制(ESM)终于正式启动。

  关于EFSF和ESM的扩容问题

  2011年3月,欧盟峰会将EFSF和ESM总的可贷资金规模确定为5000亿欧元,其中,EFSF的最大可贷资金为2000亿欧元,ESM的最大可贷资金为3000亿欧元。在这5000亿欧元最大可贷资金中,800亿欧元为实缴资本,2012年分两次缴付,剩余的4200亿欧元由欧元区成员国自2013年起分五次等额分期缴付。
  2011年10月,欧盟峰会就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议题达成一项共识,提议向EFSF引入杠杆,力求通过此举将救助资金的规模扩大4—5倍 (1万亿—1.25万亿欧元),后因希腊政局动荡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投资者响应寥寥而夭折。
  2012年3月底,欧元区17国财长在哥本哈根再次举行会议讨论EFSF和ESM的扩容问题。会议最初提议将两大救助基金的最大可贷资金规模由5000亿欧元扩大至9400亿欧元,其中,2000亿欧元为EFSF已承诺救助希腊、爱尔兰等的资金规模,7400亿欧元为将来ESM的最大可贷资金规模;但该项扩容提议遭到德国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讨价还价,德国同意将两大救助基金的最大可贷资金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欧元扩充至7000亿欧元,其中5000亿欧元为将来永久性救助基金ESM的最大可贷资金规模,而2000亿欧元是EFSF已承诺救助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资金规模。EFSF剩余的2400亿欧元可在存续期内作为资金储备参与新的贷款项目,EFSF在2013年6月底到期时,ESM拥有完整的可贷资金。
  目前德国是EFSF和ESM的最大出资国,已承诺的出资额大约为1900亿欧元,约占EFSF和ESM总资金规模的27%。如果EFSF和ESM扩容至1万亿欧元以上,按照比例,德国将拿出2700亿欧元以上的财政资金,约占德国GDP的11%,届时其公共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将升至95%的高位,这是否会将德国也拖入信用降级国家行列,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形看 (德国反对),欧元集团短期内把EFSF和ESM的可贷资金规模扩充至1万亿欧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欧债危机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全球及中国传导的渠道主要包括:(1)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部分将因欧洲主权债价格的下跌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2)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因持有欧洲国家主权债、欧洲银行债以及其他欧元资产而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银行遭受巨大损失,欧洲银行为此将大幅收缩海外业务,即通过出售海外资产而实现压缩全球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因此很可能从北美、亚洲和南美市场大量撤资,从而对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2011年下半年,由于欧洲银行在香港市场大量抛售人民币资产,导致人民币出现了短期贬值倾向。(4)欧元区各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大幅缩减财政开支,从而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进而严重影响未来几年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对欧出口以及对全球的出口,拖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目前看来,由于亚洲国家和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欧洲银行债以及其他欧元资产的直接敞口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商业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和银行债规模远不及本国债券,欧洲债务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向亚洲银行业传导的可能性较小,亚洲银行业(包括中国商业银行系统和日本商业银行系统)因此遭受的损失基本可忽略不计。尽管欧洲商业银行为求自保,最近几年可能会收缩其在亚洲的业务,即通过在亚洲金融市场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回收资金,并将资金撤回欧洲总部,从而对亚洲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其影响也会被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真正可能对亚洲和中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亚洲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较大,各国中央政府将因此遭受欧元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的损失;二是欧洲作为亚洲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亚洲和中国经济将因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而受到拖累。
  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11年,在全球总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储备仅占26.3%,同时考虑到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法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因此,预计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损失不大(欧债危机并非欧元危机)。
  由此看来,真正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长期损害的是欧洲经济长期减速的影响。它不但会直接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而且会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出口。自2005年起,欧盟就已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中国对欧盟出口减速,导致美国自2012年2月起再次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我国如何应对

  不论欧债危机是否再次恶化,欧洲经济长期陷入浅度衰退几乎是确定性事件。由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有很大联动性,如果欧洲陷入衰退,美国和日本经济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真正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长期损害的是欧洲经济长期减速的影响。它不但会直接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而且会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出口。
  如果欧洲经济今后几年还能保持1%左右的增长,我国经济在没有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维持8%左右的经济增速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欧洲经济陷入深度衰退(GDP增速变成负的2%至负的3%),并且拖累美国和日本经济也陷入衰退 (负的1%),那么只有在大规模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维持在8%左右。如果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那么我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掉到8%以下(比如6%—7%的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受欧债危机冲击最大的将是出口。据测算,如果欧洲GDP增速下降3%,美国经济下降1%,那么中国的出口将因此下降12%。对此,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
  针对目前的欧债危机,政府应首先把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当然,为避免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国可在一定限度内对欧元区债务问题进行救助。首先,应在IMF和EFSF/ESM的制度框架内和一定附加条件下,对欧元区国家进行整体救助,最好不要针对某一个国家单独作出救助承诺。在购买EFSF/ESM债券方面要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债券即将出现大规模违约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出手购买。其次,可考虑通过购买欧元区国家私有化过程中提供的便宜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向欧元区提供救助。目前,意大利、西班牙政府持有大量国有资产,两国政府在危急时刻很可能会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筹集资金,支付到期债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可支持央企发起对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的收购活动。第三,欧洲银行体系即将面临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银行会倒闭,而一些大银行的非核心资产将会被出售,这为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国有控股大银行要为此做出相应预案和准备,及时把握一些稍纵即逝的并购机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