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不同的就职和相似的挑战
2013-01-22   作者:徐立凡(北京 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从经济上看,美国解除了金融危机的警报,实现了“页岩气革命”,开始了制造业的二次回归,似乎也为其第二任期开了个好头。但事实上,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很可能比第一任期更加困难。”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21日举行公开宣誓就职典礼,正式开启其第二任期。4年前,约有180万民众齐集国会山前,见证他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第二次就职,观礼人数降至4年前的一半左右。相对而言,这次因为法定就职日期1月20日正值周日,因此多增加了一场宣誓仪式,他的手中也多了一本圣经。
  4年前,以“改变”为口号,奥巴马挟大胜就职。那场典礼不仅更重仪式感,而且更重宣示:宣示的是美国单边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束,“奥巴马式社会主义”的到来。奥巴马新政,因为拯救金融危机——或者说制止美国衰退的重大使命,而具有强大的生机。当时的就职演讲“凝聚力量, 重塑美国”,也因此颇显新意。
  第二次就职典礼和演讲,重要性逊于第一次演讲,本是惯例。正如前总统克林顿的幕僚谢索所说:“‘让我们继续吧’永远不像‘让我们开始吧’那样富有戏剧性。”因此,美国总统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讲,通常遵循的是精神性宣讲,而不是政策宣示。这次奥巴马演讲,主题为“相信美国”,已经透露出其诉求重点将围绕“美国精神”展开。
  相对低调的就职典礼和演讲,与奥巴马第二任期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匹配”。从政治上看,奥巴马第一任期初期,拥有府院双重优势,推行经济拯救措施,主导新医改博弈,启动中东撤军等重大政策转变的能力,要强于现在,并为其留下了很可能是全部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从经济上看,美国解除了金融危机的警报,实现了“页岩气革命”,开始了制造业的二次回归,似乎也为其第二任期开了个好头。但事实上,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很可能比第一任期更加困难。
  一方面,民主党曾拥有的府院优势已经因为“失去”众议院而荡然无存。在奥巴马第一任期的后两年,政党之争已经曾导致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重大博弈,并致使美国主权信用掉级。一度声势逼人的茶党,尽管没有形成实体性组织,但民粹式政策思维不仅强化了共和党的保守派,而且也影响到了民主党。在国会运行机器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茶党,已然成为两党合作的变压器,这让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平添了不少障碍。现在,新一轮提高债务上限的博弈,已随着债务额度即将用罄而将到来。尽管最终结果,还是再次提高债务上限的天花板,但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财政悬崖谈判已经发出警告:这场政治战对于奥巴马不会轻松。美国可能很快面临市场震荡和主权信用的双重挑战。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还远不稳定。失业率居高不下,枪击案时有发生,正引发美国新的社会危机。前者因为与财政悬崖、债务上限议题的博弈捆绑在一起,甚至影响到奥巴马最引以为傲的医改法案。削减政府对全民医改的补贴,正是共和党方面让步的主要议题。而控枪派与拥枪派之争也趋于激烈。尽管奥巴马矢志要限制枪支使用,但是这不仅会影响到民众立场的分化,从而妨碍奥巴马“全民总统”梦想的实现,甚至还会给他本人招来是否违反权利法案的讨伐。
  在外事方面,奥巴马也不乏烦忧。去年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对于奥巴马形成了严峻考验。尽管那场危机通过埃及总统穆尔西的调停得以化解,但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军队退出中东产油区的美国,是否将不再扮演仲裁者的角色?美国是否有能力协助解决中东北非地区巨变之后“被现代化”转型造成的新动荡?这些疑问,在美国国内,已经通过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及阿尔及利亚的恐怖攻击事件而表达了出来。
  在美国高调重返的东亚地区,情况也不乐观。对于东亚海权争端,美国采取“模糊中立”而实质倾斜的政策以图渔利,但实施“巧实力”的结果是弄巧成拙。美国现在必须面对东亚狭隘民族主义兴起造成的种种不确定性。
  第二任期的奥巴马,固然因为无须再考虑连任问题,行事可以更果断,更直接,但是,他面临的内政外事挑战,不是风格的转变可以应对自如的。事实上,他的两届任期伴随的是美国“一强独大”的动摇期。这是冷战后其前任没有遇到过的局面。显然,应对这种局面,奥巴马及其新同僚需要更广阔的战略视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奥巴马将启第二任期 “连任魔咒”紧扣经济议题 2013-01-21
· [乔瞧华尔街]奥巴马只得直面控枪呼声 2013-01-16
· 奥巴马就债务上限问题警告共和党 2013-01-16
· 奥巴马只得直面控枪呼声 2013-01-16
· 奥巴马敦促国会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2013-01-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