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危机正慢慢走近
2013-01-14   作者:余丰慧(财经评论人士)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余丰慧

  “银行的高盈利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而且从未来改革方向来说,可以说是不可持续的。”谈及坊间对银行业“暴利”的议论,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1月12日在北京如是回应。
  多年来银行暴利备受诟病。几组数据可以凸现银行业暴利的程度:1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去整个上市公司利润一半,2012年1-9月2471家公司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16家上市银实现净利润8127.67亿元,16家上市银行的业绩占2471家公司业绩的55%。2011年银行业利润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利润的8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3%。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9.3%,几乎是1/3,与2007年的4%相比增长25.3%。
  相对于本世纪初期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严重亏损,被国际上警告“事实上已经破产”的状况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按照常理说,银行业作为企业,盈利越多、效益越好,国人应该越高兴。然而,为何社会如此诟病呢?银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枢纽的特殊企业,利润过高甚至被指责为暴利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这种负面影响最终将殃及银行业本身。
  经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是一定的,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带来的利润总量就那么多,而银行利润大部分是通过贷款等来自实体经济产生的利润。银行信贷资本拿走的过多,那么,实体企业必然剩余的就少。银行暴利其实是从实体企业身上盘剥来的。如果实体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少,甚至亏损,最终停产倒闭。那么,银行也将最终遭殃。银行通过竭泽而渔、釜底抽薪式对企业抽血至死,最终银行贷款也可能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出现信贷资金风险。实体经济全面不景气,银行信贷风险最终要爆发。
  银行和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银行如果过度损害实体企业的利益,那么,最终也将殃及自己、引火烧身。银行这种暴利不但最终可能引发信贷资金风险,而且是不可持续的。
  银行暴利长期是依靠信贷资产扩张带来的。过去几年贷款维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长,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是放贷款带来的利息收入产生的利润。这种信贷资产的盲目扩张是在宏观经济大投资模式、大搞房地产背景下滋生的。而中国经济正在转变增长方式,大投资特别是政府主动的大投资已经不可持续并且弊端重重。信贷大投放已经失去了宏观经济增长模式支撑的土壤。同时,信贷大投放导致的资产质量风险始终是一大隐患。因此,依靠信贷资产盲目扩张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了。
  信贷资产盲目扩张的动力还在于“半管制”状态下的中国利率政策给银行提供了较高的利差,造就了银行的高盈利现象。但是,从去年开始央行两次下调利率,已经明显缩小了存贷款利差,同时,利率市场化已经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了。这将使得银行存贷款利差大大缩小,银行依靠高利差实现高利润已经难以为继、穷途末路了。
  更大的威胁在于社会融资多元化趋势,使得实体经济过度依靠银行贷款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过去银行贷款是各类经济体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现在不再在银行贷款“一棵树上吊死人”了。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占比仅为52%,其他渠道融资比例上升到48%,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28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29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508亿元。仅企业债券净融资就占14.3%。全社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了。另一股金融新生力量——电商金融正在强劲发展,银行的危机正在慢慢走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内外资协调发展应予重视 2013-01-10
· 流通费用“瘦身”需细化政策 2013-01-09
· 3.53亿罚单释放维护市场秩序信号 2013-01-07
· 外储“变毛”并非危言耸听 2013-01-07
· 提高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需慎重 2012-12-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