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里的中国经济倒影
2012-12-31   作者:孙勇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国人爱酒,尤其是白酒,这种爱好不仅体现在餐桌上,也投射在股市中。2010年以来,中国股市3年走熊,白酒类上市公司股票却走出了一波强劲上扬的大行情,酒鬼酒和贵州茅台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前者股价暴涨数倍,后者始终牢牢占据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王座。与此同时,在消费市场和收藏市场上,以茅台为代表的名牌白酒也备受追捧,中国经济因此演绎了一段“对酒当歌”的传奇。
  当然,“对酒当歌”的主旋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随着茅台销售价格步步攀高,国人对于它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主要是指责茅台蜕变为权贵阶层专享的奢侈品和腐败酒,普通老百姓根本喝不起。不过,茅台酒厂的经营者们对“奢侈品”的指责似乎甘之如饴,也许在他们的价值观中,茅台就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
  茅台的名贵,源于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制工艺,此外,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与茅台之间的逸闻趣事,也极大地提高了它的身价,攀龙附凤的好处由此可见一斑。这些都可以看作茅台定价高的正当理由。不过,也有一些因素让茅台的高定价显得不那么正当,主要有两点:其一,政府官员铺张浪费式的“三公”消费,成全了茅台的高价格;其二,茅台从出厂到销售终端,有四、五道转手环节,这种人为增加的物流成本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
  “三公”消费是中国官场的顽疾,国人对此喊打多年但成效不彰,难免有一些“审美疲劳”,相应的痛感也有所麻痹。但是,国人对于物流成本畸高而产生的痛感,这两年来是日益加剧的。去年,一则新闻报道灼痛了国人的神经:同一品质的茅台,在美国、日本和越南等国的售价只有中国的一半以下。因此,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从国外购买茅台带回国内悄然成风。该新闻能够曝光并推动公众对于国内物流成本高企的现象进一步反思,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国旅游者的微博爆料。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商品的跨境交流,也拓展了国人的中外比较视野。
  有意思的是,在国内高价名牌白酒引发的批评达到高潮之际,白酒企业阵营内部也展开了一场论战。茅台申请“国酒”商标便是这场论战的导火线。尽管在民间,茅台已经有“国酒”的口碑,但茅台不满足于此,决意借助政府之手将自身“国酒”的名号做实。对此,五粮液等其他白酒企业当然不肯玉成,而是组成了反对者联盟去搅局,让有权批准商标的政府部门好生为难,毕竟各大知名白酒企业背后,都有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做靠山,哪一个都得罪不起。政企联姻的微妙之处,是这场“国酒”商标战的精髓所在。
  “塑化剂事件”的阴影还在笼罩,官场反腐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又从天而降。日前,中央军委颁发“禁酒令”,让茅台的投资者风声鹤唳。坊间一直传说,军队是茅台酒的重要消费群体,也是茅台酒厂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禁酒令”一旦在军队中严格执行,必然对茅台股价构成重大利空。此外,不排除“禁酒令”的榜样效应有在官场扩散的可能,因此,茅台等名牌白酒所面临的利空还没有终结。江湖有谚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曾经依托于“三公”消费而牛气冲天的茅台、五粮液们,经过此番教训之后,未来会不会向老百姓放下身段呢?
  有人说,美国的经济是苹果引领的,而中国的经济是茅台引领的。此话貌似戏谑,却不无道理。美酒藏风物,杯里有乾坤,从中窥见中国经济的倒影,并非小题大做。写到这里,笔者也有几分醉意了,就此打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利空频袭难阻白酒理财投资热 2012-12-31
· 一击即垮的高档白酒刚需 2012-12-28
· 白酒“塑化剂风波”何时有个完 2012-12-14
· 白酒板块市值蒸发1525亿 扎堆公募基金感受寒意 2012-12-12
· 泸州老窖拍卖显白酒投资热 2012-12-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