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经贸急需摈弃冷战思维
2012-12-24   作者:《国际金融报》(社论)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日前闭幕的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达成各类成果和共识50余项。美方重申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并继续推动放宽对部分军民两用物项的管控,中方则表示进一步加强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作为中美在经贸领域最早建立的对话机制之一,中美商贸联委会迄今已成为推动中美经贸互利共赢、加强对话沟通的关键平台。这次联委会,既是十八大后中共新领导层首度访美,也是奥巴马连任后中美高层的首次互动。虽然会谈的实际成果有限,但双方都表现出对未来合作的乐观态度。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刚被选举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会议期间明确要求美国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政治背景审查。
  中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刚刚有惊无险地拿下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其实心里非常清楚,美国经济要想实现强劲复苏,离开中国的支持,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金融层面,中国是美国目前的最大债权国,新一轮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需要中国的理解与支持;在实业层面,促进就业与出口倍增,没有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美国制造业不可能获得强劲动力。然而,傲慢与偏见,却让美国政治家在对待中美经贸问题上裹足不前,甚至倒行逆施,严重阻碍了中美经贸的良性互动发展,在伤害中国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远的像轮胎特保案,奥巴马的“保胎”措施在严重伤害中国轮胎企业的同时,并没有给美国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而今年以来,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多次提出控告,并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风塔等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企业在美遭受“双反”调查,已然成了“家常便饭”。更可笑的是,除了“双反”,政治审查成为美国政府“迫害”中国在美企业的新武器,很多中国企业真是“躺着中枪”。
  一方面急切地希望推动中美经贸,另一方面又人为设限,处处发难。美国政治家左右手互搏的矛盾心态,其根子在冷战思维。前苏联分崩离析后,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独孤求败的失落感,使其急于找到一个假想敌,中国于是成了“替罪羊”。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在对外出口和对内引资上,将中国和中国企业视为头号敌人。
  在对外贸易上,不仅严禁对华出口武器,甚至对一些高科技产品也明令禁止对华出口,同时还拉拢盟友一起对华封锁。孰不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国内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超级引擎,而且中国市场对高科技含量产品的需求激增,市场极大,苹果系列产品风靡华夏就是一个明证。
  在对内引资上,美国政治家已经染上了“重度狂想症”,对有意投资美国的中国企业,一律戴上“有色眼镜”,严加盘查。对卖信息产品的严加盘查,声称中国企业可能窃取美国国家核心机密;对买美国石油的严加盘查,声称中国企业可能危及美国国家能源安全;即使是投资风力发电项目,那也要严加盘查,理由是这个项目离美国军事基地很近。
  扩大就业,出口倍增,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实业救国”的政治抱负,但美国要想扩大就业,要想出口倍增,要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就必须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切实推动中美经贸,而当前推动中美经贸,绕不过的坎儿就是,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和对中国企业的离奇政治审查。其实只需要放开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禁令,放弃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政治设限,美国经济的很多内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仍然死守着冷战思维和零和思维,那只能让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抱着“金饭碗”讨饭,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中国收获得“盆满钵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埃及期待扩大对华经贸合作 2011-05-27
· 防止俄罗斯对华经贸出现"跷跷板"效应 2010-06-30
· 奥巴马将入主白宫 对华经贸政策不会发生大变革 2008-11-06
· 加拿大:以冬奥会为契机 促进对华经贸合作 2008-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