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主要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大大加深的过程和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扩大空间。经济全球化是由经济国际化演变而来。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生产经营能力无限扩大,并冲破国界开拓世界市场,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革命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在使生产力成百倍地提高的同时,也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参与到资本主义市场中,商品贸易在世界范围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钢铁等工业革命为动力,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垄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即是为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因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劳务、信息、金融、货币、技术等世界市场空前发展,使世界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第二,以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为宗旨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增多,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第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第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第五,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成为可能。目前,全球金融工具多达100多种,金融资本流量大,流速快,游资多,国际外汇交易额大约日均为1.5万亿美元左右。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制造业技术损耗风险越来越大,一些发达国家为给发展新经济腾出空间,纷纷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提供便利条件,进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差距,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跨国公司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将其生产布局日益细化。与以往在各个国家进行产业间分工不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跨国公司可以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它将制造活动尽可能地以委托加工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组装与出口基地。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便利。过去由于贸易保护程度较高,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垂直分工关系,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纺织、轻工等低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应付不断强化的国际竞争压力,除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外,还大规模采取外部采购的办法,来维持其在核心生产环节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可以从跨国公司引进技术、管理,在更多的产业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并在参与中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既给各国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一是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一方面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几乎被遗忘角落的发展中国家的更加贫穷落后。尽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的成员,理应拥有分享全球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权利,但事实上,现在的金融体及其自由化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而发展中国家往往付出沉重代价,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二是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冲击。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的任务加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污染环境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致使后者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损失严重。
经济全球化作为“双刃剑”在国际社会引发一系列“反全球化”的声浪。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全球化实现了资本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分配不公。劳工组织指出,全球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西方左派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左派人士批判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殖民主义”。借经济全球化输出西方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做法受到批评。环保组织认为,全球化把西方国家的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老路带到了发展中国家,掠夺全球资源,破坏全球生态。以上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掀起“反全球化”运动。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社会化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多样化在全球的发展;信息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起到了加速作用。“四化”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各国都将别无选择地置身这一世界性的浪潮之中。任何国家要取得本国经济的更大发展,除了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外,还要善于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我们要顺势而上,趋利避害,发展自己,以更积极的姿态,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济往来,把触角更多地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