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建设亟待发展十大产业
2012-12-04   作者:李江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也构成了长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推进城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也就是说,以发展和改革的路径为主导实现其解决是题中之义。其中,产业发展具有核心性的支撑作用与意义。笔者认为,未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亟待发展十大产业。

  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也构成了长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推进城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如何实现每年1000多万转移进城农村人口的充分就业,是城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第一要务;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所带来水资源消费的集中,使缺水状况已经非常严重的城市面临更大压力;按当前无害化处理能力,要消解完我国现有累积堆存的城市生活垃圾至少需要40年以上,这尚不论未来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大量生活垃圾;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巨大、区域间差距过大,特别是中小城市极低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可能会对城市管理和安全带来严重冲击;无论是当前“半城市化”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还是实现新转移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其高昂的投入成本使单纯的财政投入依赖路径难以为继,等等。当然,这些挑战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之现象,也就是说,以发展和改革的路径为主导实现其解决是题中之义。其中,产业发展具有核心性的支撑作用与意义。笔者认为,未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亟待发展十大产业。
  一是服务业。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既构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中等收入国家甚至低收入国家相比都呈现滞后状态的情况下,其发展必然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容器。有关测算表明,服务业的单位投资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是重化工业的2.5倍以上。无论是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性服务业,还是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充分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先进制造业。城镇化进程中,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深化创新将在两个方面发挥效应:(1)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阶段 (局部地区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时期,居民追求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层次的愿望更加强烈,进而要求各产业内部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根本性的提升。特别是,由于市场化意义上的城镇化是基于农村人口追求较高的城市生活和生产质量所产生的动力而充分展开的,上述趋势必然被大大强化,即全面推进制造业产业深化创新,满足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和层次提升的要求更加迫切。 (2)就业层次的提升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又一重要诉求,传统的以代工或劳动密集产业环节为主的就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提升就业的价值链环节的要求日益强烈。基于这两方面效应,打造以装备制造业、船舶业、汽车业、冶金和建材业、石化业、轻纺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业、建筑业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构成了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是保障性住宅产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例如,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这不仅能够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使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而且将大大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力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笔者认为,在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过程中,打造“保障性住宅产业”是完全可行的。原因是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发展“保障性住宅产业”的两大条件:(1)市场化基础。政府可以综合运用土地供应、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以市场化模式创造出适度的市场利润率,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从而构造出保障性住宅产业的微观基础。 (2)产业技术基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大、个性化需求低”优势,使其建设可采用“住宅产业化”模式,即以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的构件如外墙、楼梯、阳台隔板等,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从而保证保障性住房成本低而质量不低、价格低而标准不低。
  四是城市水资源产业。长期以来,城市“水”行业所表现出的大量 “公共物品”特征,引致了其发展进程中过度的政府主导行为,市场力量弱化。即使对于产业化程度较强的节水领域,同样存在较多政府的干预行为。这种状况加剧了大量城市“水”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迅速发展的城镇化新形势,进一步内生出加快实现“水”供求平衡的迫切要求。为此,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打造系统的水资源产业势在必行。基于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现状,应从以下三方面加速水资源的产业化进程:(1)供水领域。应加快雨洪水资源利用、其他区域水资源引进工程、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等的市场力量引入。 (2)节水领域。要提升水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水平,提高节水器具产业化程度。 (3)排水领域。针对排水系统标准低、投入低、现有排水管网和设施陈旧老化及缺乏足够的应急容量等问题,亟待探索以市场力量反推政府动力的模式,再造和创新城市地下排水体系,这不仅能够引致巨大的投资,也将带动管道管材等产业的大发展。
  五是交通运输业。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特别是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统筹各种运输方式,重点发展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城际和城市内部交通网络,打造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轨道交通、公路交通,还是航空网络的建设,一方面对于带动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引致投资需求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改善交通运输投资结构。例如,预计继2009年和2012年有关部门大规模批准城市地铁轻轨项目之后,未来还会有所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销售产值将呈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超过4000亿元。因此,面对新形势,交通运输业应当努力展现其更为广阔的空间优势。
  六是城市环保节能产业。人口向城市的快速集中,必然对城市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土壤等领域的环保产业,以及城市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节能产业,提出了新的重大挑战,但同时也赋予了这些产业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阶段。没有城市环保节能产业的兴起,就不可能全面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尽管现阶段城市环保节能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推进城市环保节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日趋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绕不过的坎。
  七是城市新能源产业。城市是能源终端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在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发展城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城市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现阶段,大力促进各类可再生能源及技术在城市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和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风力发电、生物质清洁燃料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地热能及地表水和空气能量利用、新能源动力交通等,正在成为新能源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适应新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建立适应城市新能源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机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八是城市应急产业。 2003年“SARS”事件不仅催生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也推动了应急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口和产业愈来愈集聚的城镇化在凸显其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不断累积着各种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应急管理意识极端欠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物质基础异常薄弱、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很不成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北京“7·21”暴雨即为一典型案例。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城市应急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9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在“鼓励类”中的第39部分阐明了亟待发展的43项 “公共安全和应急产品”;“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布局和方式,统筹安排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建立健全应急教育培训体系”。这充分表明,推动城市应急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切实降低城镇化成本,满足国民应急需求的不可或缺的要件。
  九是文化产业。城镇化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表现为由于人口和产业集聚而产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更深入地体现在由农民精神与文化的总体提升推动的国民素质的整体质变。除加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外,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新形势的重要路径。现阶段,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文化融入路径是推动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由城镇居民规模扩张带来的文化需求规模迅猛增长和结构深刻变革,内生性地要求加速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集群化建设,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形式,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十是老龄产业。未来二三十年,既是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权威数据表明,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70%左右,进入城镇化水平先进阶段;然而,同一时期,不仅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6亿左右,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且,人口老龄化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特别地,这两大因素的耦合,将使得老龄人口在城市系统内部出现极度聚集的现象。应该看到,急剧增加的大规模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完全依赖政府来满足。因此,引进市场机制,大力推进以适度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业为核心的老龄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周期博弈消费 "城镇化"取代"喝酒吃药" 2012-12-04
· 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难题 2012-12-03
· 农地征地补偿改革为新型城镇化铺路 2012-12-03
· “安居中国”潮起 新型城镇化成投资主题 2012-12-03
· [博客]人口城镇化应优先于土地城镇化 2012-12-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