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社会保障将助推经济社会转型
2012-11-16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近日,人社部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9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为1.25亿,同时已把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纳入议程,并探寻把物价水平、各级财政承担能力等作为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的可行性。
  当前,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基本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口;但由于通胀因素,其有效保障水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见,一旦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物价水平等因素挂钩,将不仅增加基础养老金体系的经济因素的适应能力,稳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且可缓解居民预防性和被动性储蓄压力,聚敛内需型经济增长动力,助推经济社会稳步转型。
  坦白说,加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已具有了可资发力的施展平台,也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人们追求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将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这反映今后关注民生的财政预算投入会更受重视。如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构建,已使国内养老保险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的特征,这为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基础框架和平台。
  当然,要有效实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奋斗目标,无疑亟须致力于构建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政府公共服务性基础养老金与个人缴费性养老体系的分离,使国内养老体系既彰显普惠和公平性,又兼具激励相容之效率性,避免普惠制与个人缴费确认制混杂等而出现的逆向选择效应。
  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应该主要满足居民最基本生存需求,以体现公平性,而个人缴费类养老保险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则体现激励相容的效率性。这样的好处是使两个体系既相互独立、互补替代又能相互补充,进而很好地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毕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历史欠库等,一旦基础养老金水平随物价水平而变动,会增加各地养老金支付压力。
  与此同时,今后需加快推进财政预算支出的社会保障化,使财政政策由“增长刺激型”转向“公平激励型”。当前,人口老龄化已使上海等地出现社保支出性贫困。而一些地方财政的负债状况也令人关注。
  因此,接下来需尽快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减少建设型财政规模,把更多财政资源投入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领域,并在支出方向上实行补需方和人头而非补供方和砖头。如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社保领域,为居民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可避免保障民生的投入变成民生型建设项目,出现有民生投入而缺乏民生服务保障的情况,而且,可使财政支出转向补需方和人头,引导社会资本布局服务民生的投资项目,从而助推经济的内生增长速度。
  总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旨在通过间接服务手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不仅缓解居民老无所依问题和适龄劳动力的后顾之忧,令居民通过安心工作和学习追求美好生活的气氛,而且将护卫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转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发展:建设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2-11-15
· 亚洲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2012-10-29
· 刺激消费还需提高居民社会保障 2012-10-11
·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亟须顶层设计 2012-10-10
· 银河证券孙建波:稳增长亟需建立成熟社会保障机制 2012-09-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