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借新还旧”融资风险须及时化解
2012-11-07   作者:张朝晖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6日有消息称,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已暂停副省级以下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中期票据。今年以来融资平台公司掀起一轮“借新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融资方式是从银行信贷变成债务融资,并未增加现金流,新积累的风险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刹车”,上述融资潮有望迅速降温。
  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获取资金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受贷款集中到期兑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项目未及时投产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逾期贷款陆续显现,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对此,监管机构开始拧紧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授信的水龙头,平台公司只能通过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也逐渐“交棒”到“影子银行”手中。
  今年以来,我国以城投债为代表的平台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迅猛增长。1-9月,393只城投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牌,筹资规模达到4686亿元,较去年的3000亿元大幅增加。一方面,发行规模出现井喷;另一方面,7%的利率加上息票,城投债年收益可达15%,成为一块颇为诱人的蛋糕,引发部分机构建仓、频频“抢食”。
  但在收益不断调高的背后,是债券发行主体、资质层级的不断下沉。中诚信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发行人主体为直辖市和省级的城投债比重下降10%和3%,而主体为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投债发行量均增加9%。同时,县和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融资平台达35家,占比为15%。
  有分析认为,融资公司新发债券主要盈利和现金流来源基本是地方政府注资、资产划拨、补贴等。
  只要今后经济平稳增长得到保证,平台公司发生较大规模偿还风险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过,近年来发债的城投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并未改善,一些地级市平台的风险状况堪忧,部分项目无法在未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平台公司债券融资风险不容忽视。此外,大部分债券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特别是部分债券由于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承销银行被动持券,这使得平台债务风险仍然大量留在银行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分散,银行实际的风险敞口上升。更有甚者,一些银行通过理财资金等渠道主动涉足此类债券市场。高企的收益预期及风险的不断延后,在机构之间转了一圈又一圈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却没有实质性化解,只是大家都不希望接到最后一棒而已。特别是债市迄今没有一例违约,表面的“风平浪静”开始让市场对债券风险盲目乐观。
  种种迹象显示,监管机构已对此类债券风险仍旧大量在银行体系之内“转圈”有所觉察和警惕,有关针对性措施料能有效抑制风险蔓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