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有黑名单,监管失职可有黑名单
2012-11-02   作者: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针对近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药品生产经营失信企业,相关部门将设立“黑名单”制度,并在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站上披露和曝光。(《京华时报》10月31日)
  自从“毒胶囊”黑幕被扯下后,舆论对于无良药企的愤怒和质疑绵绵不绝。这一回,七部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要让那些失信的药企上“黑名单”,可谓击中要害。不过,仅仅将板子打到药企身上,而无视监管的责任,显然有畸轻畸重之嫌。
  其一,药企失信,并非个别行为,而是一种普遍做法,公众对此早已深恶痛绝。这其中,固然有企业为了追求不当利益而故意为之,却也不排除产业重复建设、行业内部无序竞争,从而导致利润被高度摊薄的情形。此前有媒体披露,一个抗生素药诺氟沙星,全国就有上千家药厂在生产,再像六味地黄丸,也有上千家药厂在做。这样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当然会产生恶性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偷工减料,甚至主动造假制毒。
  其二,药企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生产企业,而是整个医药利益链条中的一环,而且还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一环。出厂时的一粒药,与消费者手中的那一粒药,其价格之所以腾跃直上,关键还在“后半程”,监管部门、医院药店等等。无论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某医药公司曾经对各个环节的支出做过一个评估:以中标价格为基准,医药代表的工资加奖金,会占到中标价格的8%,物流配货占5%,药品生产研发成本占10%,商业贿赂的成本则会占到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的60%!(《中国经营报》8月18日)
  灰色利益挤压之下,企业既然不能保证正常利润,当然会将成本转嫁到广大的消费者头上。消费者实际承接的,其实是整个利益链条传递下来的压力。这样表述,并非是在为无良药企说话,而是想强调凡事总是有源有流,不找到病根,则无从抵达真相,也就很难实现良好治理。
  而无论是恶性竞争,还是利益分肥,乃至商业贿赂,均与监管密不可分。一方面,在宏观的企业布局、产业引导上,政府部门理应有更积极的表现,而不能只是为了满足地方GDP的需求,盲目上马,重复生产;另一方面,在微观的治理上,也应该更认真负责一些,比如,是不是能够改变一下药品“抽检”的形式,实行更为普遍的检验?此外,目前多头管理的局面似乎也不利于职能的发挥。
  药品安全不能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药企的自觉、自律上,严密的、负责的监管是净化市场的根本。一纸“黑名单”,可能对某些药企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但是,利益面前,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杜绝药企的失信乃至无良行为。很简单,一家药企被曝光了,很可能马上换个招牌,卷土重来。毕竟,自律只是对那些有道德感的企业管用。而监管的失职,则可能导致行业性的整体沉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药企有黑名单,监管失职可有黑名单 2012-11-02
· 我国将建“黑名单”制度惩戒失信药企 2012-11-02
· 国务院鼓励医药企业兼并重组 2012-10-29
· “基层中药政策”刺激药企业绩增长 2012-10-26
· 好视力等10药企广告违法 2012-10-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