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养老院门槛应就低不就高
2012-10-11   作者:朱胥男  来源:每日新报
 
【字号
  近年来,国内一线城市的养老需求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人希望入住养老院颐养天年。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而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就在上个月,先是《人民日报》“求证”栏目推出社保和养老保险系列调查“我国社保缴费率并非全球最高”、“参加养老社保其实很划算”等,紧接着,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也播出系列养老节目“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均在读者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如此多的重量级媒体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养老”话题,其背后有何深意?答案并不难找到。一方面说明,养老确实已经成为被强烈聚焦的社会难题,公共媒体有必要去传播这样的热点话题引起公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当众多媒体分别以调查、探讨或者疑问的方式来关注全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其背后显然还有发动社会公共讨论的诉求,全社会面临的难题不妨先在全社会展开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享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带来的高速增长后,我国又经历了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老龄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家庭普遍存在的“421”结构,以及养老护理服务和老年医疗等短板,正在让众多中青年不足以承受家中老人的养老重负。
  这就使得老人们必须借助于社会提供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是,社会对于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等老年服务的巨大需求却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尴尬。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人为了找到一个养老院床位常常需要等待数月;同样在城市,有些豪华养老院动辄每月收取数千元,个别养老院还收取高达百万元的会员费……“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
  正如新华社报道中指出的,公办养老院是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保障机构,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通俗讲就是发挥公共养老服务的“托底”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财政投入的限制,许多公办养老院选择“适度自营”,面向社会开放部分床位,接收自费入住的老人。但是,尽管公办养老院都声称,安排自费老人入住是看排队登记的顺序。可实际上缺乏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让一些普通老人根本无法获取真实全面的入住信息,部分养老院提出的赞助费等门槛限制也成为“特权”老人暗箱操作的空间。而作为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院,恰恰应该远离此类收费门槛,即便由于某些原因需要设立门槛,也应该照顾到大多数老人的支付能力。
  我们明天如何养老?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公共话题。在现阶段,除了要加快构建物质养老的社会框架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从供应方面解决公立养老院的“一床难求”,同时,还要尽快形成系统性的国家养老计划并使其尽快制度化和法律化,同时,在制度破冰、财政助力与地方政府的协作方面也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养老治理的成效,不仅关乎数目巨大老龄群体的“银发生活”质量,更关乎社会发展的稳健与否,这才应该是这些重量级媒体密切关注这一话题背后的深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谁把养老院变成特权机构 2012-10-15
· 公办养老资源必须公平分配 2012-10-12
· 公办养老院的“后门”须用改革封堵 2012-10-12
· 养老院折射的“特权化生存” 2012-10-12
· 公办养老院要真正姓“公” 2012-10-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