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更应培育打造新优势
2012-09-28   作者:庄植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中国经济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没有民营企业的参与,市场经济甚至缺乏足够的活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延续民营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辉煌?
  首先,从民企自身而言,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培育打造新优势。
  一是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及实施品牌战略。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价格的低廉,其中的核心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这为中国民营企业带来了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但也决定了中国商品在全球产业链及商业价值链上的中低端。利润率偏低以及这种高消耗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品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具体而言,抓住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服务业高端化新趋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究,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鼓励民营企业相互协作联合集成创新,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集团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服务,将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转型升级。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奇瑞汽车。2005年6月,原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正式成为科技部“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此后的6年多时间中,奇瑞汽车取得了超过37.8万辆、连续7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泰国、乌拉圭等14个国家建成和正在建立着15个海外工厂。
  二是以产权制度创新提升管理绩效和企业价值。
  除了技术方面的短板,民营企业在快速的壮大发展中并非没有烦恼。比如家族式管理带来的限制,以及接班人问题。有管理学专家提出,民营企业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建立起多元化、分散化的产权结构和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突破家族式管理的限制,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吸纳职业经理人和其他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和经营企业;在企业内部人才管理上,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一支善于经营、懂得管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形成企业经营者市场化、职业化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经营者培养、选聘、考核、监督的有效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者经济绩效结合的利益机制。
  其次,从政策角度而言,在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抓落实到位,并逐步转向制度保障。
  一是推进改革,尤其是打破部分领域行政垄断和国企垄断。行政垄断的范围过宽、程度过深导致市场经济作用发挥不充分。垄断行业是深化改革的焦点,也是难点所在,改革攻坚阶段必须打破垄断,破除既得利益格局。加快建立各种有效竞争的格局,加快在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动现代法律制度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垄断企业组成多元化改革,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
  二是既有政策重在落实到位,防止出现“政策空转”。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密集出台关于《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的40多个实施细则。从“旧36条”到“新36条”,一个根本的提升是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变成“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除一些领域和行业对民间投资的限制,绝非一日之功。在一些具体的难点问题上,更是要真抓实干。比如落实民营企业减税让利政策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较大幅度对民营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逐步改革针对小微企业的“先征后返”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在融资方面,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资本化运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
  三是在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要意义,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能够化解国内的成本压力,实现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可以避免一些国家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积极向发达国家进军,寻找和引进先进技术,在走出去中不断壮大自己。
  今年6月29日,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央行、海关总署、外汇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大力加强宏观指导、切实完善政策支持、简化和规范境外投资管理、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和加强风险防范、保障人员资产安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主要措施。
  事实上,“走出去”战略实施10多年来,中国企业紧紧抓住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有利时机,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再次,从社会角度而言,要给予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大有可期,也肩负着中国经济延续辉煌的重任。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民营经济误解,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很多社会及经济理论界专家对此提出了建议。
  一是传统的“公与私”概念来区分企业的经济属性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不断出现,各种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民营企业中的股份制公司、混合所有制公司、全员持股等股权社会化的企业,他们不仅为社会上众多民众创造了财产性收入,也将企业置于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二是要树立对财富属性的全新认识。财富对有创业激情、有事业心的民营企业家而言,财富不仅仅是消费品,也不是个人可随意支配的财产,而是发展经济的一种生产要素。应该营造一个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鼓励更多的人创业,把个人财富转换为再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本资源,创造更多的税收,解决更多的就业。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企业家、企业员工的财富,使更多的人共享民营企业发展的成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为民营经济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 2012-07-09
· 鼓励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中担当主角 2012-06-04
· 鲁冠球:民营经济只是遇到了一道坎 2012-03-12
· 发展民营经济需要“开闸放水” 2012-03-09
· [博客]“稳增长”须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2011-12-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