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澳农牧业投资亟待“脱敏”
2012-09-28   作者:傅云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云威看澳洲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近日连续报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意收购澳最大乳业企业范迪门斯地公司的部分股权。此事再度引发关于中资进军农牧业是否损害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争论。
  因涉及土地产权转移、环保等敏感话题,中资入主农牧业在澳国内一直极为敏感,常常成为政客和媒体炒作的焦点。
  近年来,包括中粮、光明食品、山东如意等在内的中资企业对澳农牧业频繁显示收购意向或行动,却多遭遇艰难复杂过程。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矿业热潮趋冷背景下,在中澳间具备高度互补性的农牧业有条件成为双边经贸合作新热点。唯有加强对华沟通,破除长期以来的误解和偏见,澳方朝野方能对中资涉足农牧业的动态“脱敏”,进而开启双边经贸合作新局面。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商务参赞凌桂如指出,除某些技术性因素外,造成中资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澳洲人头脑中“念念不忘的意识形态”。他认为,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澳方就需解开意识形态的心结。
  另外,中国投资的某些特征比较惹眼,也容易引起澳方格外“关照”。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悉尼大学日前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对澳投资以国有企业为主,多集中于大型项目,且偏好投资上市公司。上述特征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以为中资行为受中国政府指导而非出于商业目的,这会引起无端的猜疑和焦虑。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道格·弗格森说,事实上,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行为很多方面与跨国公司无异,它们的投资决策更多取决于利润而非政治考量。实践证明中国投资者可以成为创造就业的积极贡献者。澳方应当更为务实而细致地了解中资企业,这有助于消除疑虑,更多地受益于中国投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澳投资仅占澳方吸引海外投资总额的1%,而欧美投资的这一占比却高达80%以上。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对澳投资451亿美元,其中近80%的投资为矿业项目,12%的投资为油气项目。
  这说明,较之欧美国家,中国在澳投资的总体规模相当有限,与中国作为澳头号贸易伙伴的地位很不相称。这同时说明,中国在澳投资过于集中,缺乏多样性,两国在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亟待拓展和深化。
  事实上,受澳元升值、自然灾害、市场需求不足和银行惜贷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农牧业正饱受资本不足的困境。
  澳大利亚Sinogie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斯·迈克劳林指出,许多澳洲农牧业公司以及家族农场均无法从本国资本市场获得新融资,唯一现实的选择就是外国投资。他说,没有外国投资,农牧业就无法获得新的设备,无法从事商业活动,无法实施扩张,无法提高效率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迈克劳林指出,对于“营养不良”的澳洲农牧业而言,中国投资如同久旱后的甘霖,既会带来融资,也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正如澳大利亚影子内阁通讯部长马尔科姆·特恩布尔所言,在农牧业领域,澳方有潜力扩大产能,中方则拥有巨大市场需求,双方亟待增加沟通和互信,突破发展瓶颈。
  除战略层面的互信,要让澳方“脱敏”,技术层面的拿捏力道同样至关重要。
  凌桂如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学习澳大利亚的法律、法规,适应澳大利亚的商业文化。比如,相关企业可强化本土化策略,更多融入澳主流社会;也可适时考虑放弃中国企业青睐的全资控股方式,转而通过部分控股的办法实施投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弗格森的务实 2012-09-14
· 高层激辩矿业盛宴还能吃多久 2012-09-10
· “夹心层”居不易 2012-08-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