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物价监测和调控的政策建议
2012-09-21   作者:邓郁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熨平物价波动周期,需要在价格监测基础上,根据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采取前瞻性的调控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重要商品特别是上游商品的价格监测,将监测重点前移,规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在物价调控方面,要重视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的基本稳定;根据重要商品价格波动规律,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和一些重要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的研究,把握重点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进一步推进能源资源类等重要商品的价格改革,完善定价机制。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物价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熨平物价波动周期,首先需要对物价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影响物价变化、特别是物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采取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监测工作

  不但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和相关制度,重视对影响重要商品供求的一些重要指标的监测,将监测重点前移,而且要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价格总水平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各国政府、各类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对物价变化的监测和预测预警。从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在物价特别是CPI总体处于0%—3%的温和上涨区间时,是一个较为适当的区间;在CPI涨幅处于3%—5%的区间时,对物价变化的关注度会明显增强;而在物价涨幅超过5%或出现负增长(即通缩)时,则一般会将控通胀或防通缩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并据此会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相应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物价的监测预警,关键是要对物价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这就需要全面、及时、充分的市场监测信息,特别是要重视对一些物价先行指标的监测。建议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监测工作。

  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

  价格监测是一项围绕政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以监视、判断市场价格变化及走势为主,专门服务于宏观调控和价格决策的工作。这就要求价格监测覆盖的范围要相对广泛,并具有代表性,同时价格监测要及时并具有连续性。目前,包括国家统计局在内的许多政府部门和一些协会、民间机构等都对各类商品的价格进行监测,价格监测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价格监测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也不断增强。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价格监测的覆盖范围、价格监测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物价形势,建议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和相关制度,建立相对固定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确定监测地区、监测点、监测品种,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价格监测,以利于正确比较不同时期价格涨落情况,准确判断价格变动趋势,为宏观调控和相关决策提供全面、准确、连续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将监测重点前移

  从我国CPI和PPI的变动历史看,物价出现异常波动,通常与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密切相关,如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对CPI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石油、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对PPI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对物价的异常波动做出监测预警,客观要求能够对一些重要商品的异常波动做出监测预警。从这些重要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看,不同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如生猪等农畜产品的价格波动受供给变动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石油的价格波动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还要认识到,在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中,价格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指标,在任何时点上,任何商品的价格实际上是前期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如果要对重要商品的价格进行监测预警,需要将监测重点前移,找到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并在这些主要因素中寻找相关指标,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来对后续的价格变动趋势进行预警预测。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一些重要商品的监测体系,如对生猪等农畜产品的价格、存栏量、出栏量等数据进行定期监测;对煤炭、钢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生产量、库存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体系,特别是要在价格监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影响重要商品供求的一些重要指标的监测,将监测重点前移,以便能真正对价格的异常波动提前做出预警。

  进一步规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目前我国价格监测信息不仅存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监测信息的及时性和连续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价格监测数据的信息发布方面差距和不足更加明显。由于各部门、各机构的监测信息普遍存在不能及时、全面、可持续发布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价格分析和预测预警的准确性。建议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测信息发布制度,特别是要明确政府部门监测信息的发布制度,并对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可持续性做出规定。
  重视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的基本稳定在调整货币政策时,注意同时兼顾多目标,并统筹考虑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尽可能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
  在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中,货币因素的影响最受关注。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特定物价和总物价水平的短期变动,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却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总产量的增长所引起的。由于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对实体经济、资产价格和整体物价走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客观要求货币政策基本稳定。但货币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从操作层面考虑,货币政策调整与否,不仅要关注物价的变化情况,还要关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情况。从货币供应量变化和物价变化的历史经验看,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我国的物价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和温和调整对物价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调整幅度过大,对物价的后期冲击也较大。从货币政策调整的持续时间看,持续时间越长,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越显著,对后期物价的影响也越大。针对货币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物价影响的特征,建议在调整货币政策时,注意同时兼顾多目标,并统筹考虑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尽可能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南京物价局:商品房从未实施限涨 2012-09-19
· 警惕物价借双节之机反弹 2012-09-18
· 警惕QE3对物价房价推波助澜 2012-09-17
· 瑞士银行全球物价排行榜出炉 东京纽约并列第三 2012-09-15
· 美国劳工部:批发物价8月份环比上升1.7% 2012-09-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