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模式与政策
2012-09-07   作者:吕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人力资本优势,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多成本较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具有技术积累和资本累积能力,在技术密集和具有完整供应链的行业有优势。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将从低成本转向技能密集和供应链配套能力。
  ——体制原因导致产业组织不合理
  我国许多行业处于分散竞争状态,缺少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产业组织问题。一方面,现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创新,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研发和设计能力薄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单项技术项目多,技术集成项目少;大学和科研院所牵头的项目多,企业牵头的项目少。二是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优势企业。
  ——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是行政干预和审批形成许多“政策机会”,导致企业靠寻租而不是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获利。如,各地对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力度差别较大,企业在节能环保和质量方面不能公平竞争,往往是节能环保企业的财务成本高于污染企业。
  二是部分重要资源价格仍然是行政定价,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很难激励企业创新。如,目前循环利用的政策不到位,企业自用的余热发电还要缴纳容量费,上网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付费等。
  三是现行政策大都是支持技术供应方,缺少鼓励创新的需求政策,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培育明显不足。
  四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不同的问题。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基础好、资源多,但其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利于创新。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但获得资源的机会少,特别是难以获得市场资源。
  五是企业税收负担较重。如服装鞋帽行业,与成本上升幅度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减弱。
  ——劳动力供给结构不能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产业改造升级和创新加快,企业生产一线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一般的操作工转向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短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如沿海服装鞋帽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我们调查的数控机床企业也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特别是企业急需的高端工程、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供应严重不足,有的企业花上百万的年薪从国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影响优势企业创新
  随着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加,保护知识产权成为维护创新企业权益的重要途径。一些知名品牌和创新企业反映,假冒侵权行为对他们的发展影响较大。
  从提高动力和能力入手,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们要找准和充分利用已有优势,改进制度安排,加强政策引导,把相对低的成本优势与技术进步和提高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提高要素生产率,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减轻负担,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能力
  清除各种门槛,切实落实研究开发和设计支出的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有针对性地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投资能力。一是扩大消费型增值税实施范围,一方面切实落实设备投资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政策,另一方面允许拆迁异地改造中的车间厂房投资部分抵扣进项税。二是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缩短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提高综合折旧水平。三是对直接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实施差别增值税政策,既可减少中小企业负担,又可以降低消费品价格,促进消费。四是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装备国产化所需关键零部件的进口环节税,提高国产设备的竞争力。
  ——各种要素向企业技术改造倾斜
  加强部门统筹,建立技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为创新技术产业化给予支持。如,美国能源部的太阳能光伏资助计划提出将发电成本降至每度电6美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竞争招标。
  加强创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完善首台套和首批次的采购政策。如,对数控机床行业,不仅要制定整机的首台套政策,还应制定数控系统的首批次政策,通过数控专业企业与机床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促进国产数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的融资渠道。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鼓励银行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购买设备的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引导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参与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为技术改造发行债券等。完善融资租赁的政策,鼓励为技术改造设备提供融资租赁,降低企业技术改造的一次性投资成本,特别要鼓励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融资租赁。
  加快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外部性的价格体系和税收政策,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效益,增加污染企业的成本,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土地供应优先向资源和能源效率高、就业带动大的技改项目倾斜。出台鼓励异地改造的政策,促进企业从环境容量低的地区转移到环境容量较宽松的地区,进行节能减排的异地改造。
  ——加强共性技术供应布局,建立共性技术平台
  一是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布局。编制关键共性技术目录,建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计划,加大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
  二是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组织。如,支持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与用户合作的“产学研用”联盟,加快研制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降低企业改造的前期成本。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技术的供应能力。
  三是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针对地区产业群的特点,搭建区域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群的整体效率。特别要加强公益性较强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供质量检测、设计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等。
  ——根据行业竞争态势,分类优化产业组织
  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除了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外,还要加强产业组织调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根据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和竞争态势,分类进行产业组织调整。在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行业,应支持品牌和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组织。
  通常优势企业在兼并重组和外包加工时,要进行一些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需要进行较大投入和磨合期。因此,应为兼并重组和发展国内加工外包的改造项目融资创造条件,在过渡期内给予所得税减免,以带动产业群升级。在需求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的行业,应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走“高精尖专”的路子。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品牌和创新企业
  总体上,要加大对假冒侵权的打击力度,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成本。同时,应根据各行业特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优化教育结构,培养适应转型升级的劳动和管理人才队伍。美国苹果公司的前总裁乔布斯曾对奥巴马总统称,苹果在中国办厂,不仅是因为那里有70万工人,而是因为可以找到3万名工程师在现场为工人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和生产管理型人才将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量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和高素质管理者。同时,鼓励企业女职工带薪培训,提高企业培训资金进入成本的比例,使企业职工在职培训成为一项制度性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模式与政策 2012-08-31
· 浙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调查 2012-02-17
· 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 2011-10-17
· 内外景气作用下 传统产业蕴含投资机会 2011-04-15
· 传统产业的安全迁徙 2009-08-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