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为何迟迟未来
2012-08-22   作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刘振冬

  虽然市场苦等央行降准放水,但连续八周逆回购或使这一预期的兑现再度延后。
  二季度以来货币当局的举措颇出乎市场意料之外,无论是7月份疲弱的经济数据,还是7月份外汇占款环比减少,这两个热门的降准“窗口期”,央行都没有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再观察近期频繁的逆回购操作,人们不难发现,央行的流动性供应渠道和调控方式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剂猛药,不宜常用。但在中国央行最近几轮调控中,存款准备金率都被作为一种常备工具使用。不过,随着资本流动出现趋势性变化及国内货币派生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也将发生改变。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精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也将更为重要。
  过去十年,“入世”红利带来的不仅是市场开放,还有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贸易盈余,并创造出以外汇占款派生货币的被动的货币创造模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飙升,外汇占款增量占基础货币增量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达到110%,2009年更达到134%,成为货币创造主渠道。
  但是,从去年底开始,我国的资本流动出现逆转趋势。一方面,在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升高,资本流入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本外币资产持有偏好转变,在岸市场人民币也出现贬值预期。这些现象显示,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国内资金盛宴都将告一段落。
  流动性盛宴谢幕之时,政策力度应该如何把握?在流动性过度充裕之时,大开大阖的准备金率调整自然是最佳选择;但在流动性条件基本回归常态的今天,或许应该选择更加精致、更加常态化的工具。
  还好,一个硬币总有两面,被动对冲的压力减小了,主动调节的空间就加大了,货币供应机制也有可能从被动转向主动。可以预期,随着外汇占款增长的下降,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减轻,更主动、更灵活、更自主的货币操作方式也将逐渐成型。近期,逆回购无疑成了央行实施流动性供应的主要渠道。
  央行流动性调控方式的这一转变,在其不久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有体现。报告指出,今年下半年将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报告首次将逆回购放到流动性管理工具序列的第一位置,显示出逆回购已经成为央行货币调控最倚重力量,同时也反映出央行更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精细审慎调控流动性的总体思路。
  短期而言,央行不降准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一,避免释放过度宽松信号,以稳定价格预期;其二,考虑到资本面紧张具有较强结构性,选择逆回购工具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满足缺乏流动性的银行需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行天量逆回购补充流动性 短期降准基本无望 2012-08-21
· 信贷量增长放缓令央行降准脚步加快 2012-08-17
· 货币偏紧 仍需降准 2012-08-10
· 公开市场本周再度实现净回笼市场降准预期不改 2012-08-03
· 人民币屡近跌停 央行踌躇降准“钟情”逆回购 2012-07-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