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应堵上新“腐败源”
2012-08-08   作者:苏渝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作为救市举措的重要一环,8月5日,证监会推出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公司员工买入本公司股票,这样既可以刹住不断下跌的股价,又可以给其他投资者传递更明确的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低迷、指数点位较低的情况下,管理层出台这一政策,呵护股市之心,昭然若揭。
  对于这一暂行办法,业内人士普遍予以正面解读,并认为此时推出这一政策释放出明确的利好信号。员工持股计划迅速推出,再次体现监管层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和效率,员工收入的证券化,有助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优化。
  对于这些解读,笔者无意泼冷水,只想谈谈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不会滋生腐败?员工持股是自愿,还是强制包办?《暂行办法》表示,买入股票的资金来源于最近12个月公司应付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且数额不得高于其现金薪酬总额的30%。每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其所购股票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36个月。很明显,这份员工持股计划,不仅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于员工的现金薪酬,而且所买进的本公司股票还要设定36个月的持股期限。这不完全是出自员工自愿,有包办之嫌。如果员工持股的公司三年后业绩下滑,二级市场的股价必然下滑,这就会让持股员工薪酬奖金打了水漂;然而,反过来,三年后若业绩大增,二级市场的股价必然翻番,这便成了上市公司给员工送了个“大红包”。基于有后者,且越是高管薪酬和奖金越高,按比例买入的股票越多,不排除高管为了自己给自己增厚“红包”而刻意用关联交易来粉饰报表,扮靓业绩的可能。
  其次,上市公司可以对员工持股计划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利益输送:比如,员工持股后的三年间加大分红力度,推出大比例的送股或转增股,使本公司高管和持股员工从股权得到更多的实惠,获得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
  总之,在成熟资本市场,员工持股计划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制度设计,这种制度有利于提升公司生产效率,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同时,也是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在实施员工持股制度之际,还应堵上滋生新的“腐败源”的漏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员工持股不应成少数人的“利好” 2012-08-07
· 李大霄:员工持股计划恰逢其时 更筑牢钻石底 2012-08-07
· 推行员工持股实施细则需完善 2012-08-07
· 员工持股计划利好股市? 2012-08-07
· 陈宁远:“员工持股计划”并非救市政策 2012-08-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