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历史建筑可以刑法论处
2012-08-07   作者:吴睿鸫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杭州市法制办日前起草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如在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五万元以上七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项规定受到舆论和网友的质疑。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来威慑擅拆历史文物,多少有点罚酒三杯的意味,正如有网友所言“区区50万,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只是十八牛一毛,够在文保原址上买一居室吗?”
  这也不能全怪杭州起草的法律文本“心太软”。因为,我国200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历史建筑从性质上讲,也属于文物的范畴。于是,各地起草的地方性条例,很难突破50万元罚款的上限。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这意味着,区区50万元罚单,只能吓唬吓唬人,没有任何威慑力。
  实际上,面对恣意拆除历史建筑文物,我们可动用刑法来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现在的问题是《刑法》的“妨害文物管理罪”,现实中几乎是针对偷盗、倒卖、走私的,现在,有必要运用这项法律条款,让拆除历史建筑文物者受到刑法伺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擅拆历史建筑罚50万,惩罚还是怂恿? 2012-07-27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面市 2011-08-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