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是一种趋势
2012-08-01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农户自愿参加联合组成的。为什么数以万计的农户自愿参加合作社,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强烈企盼,展示了农村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合作社发展这样广泛的缘由,是因为它能够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难以克服的困难,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一直以来的传统农业耕种方式相比,合作社有利于实行较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和水利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提供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创出知名品牌,从而有效地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
  合作社不但能实现增产增效,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也是农民愿意入社的重要原因。以讷河为例,讷河市农民人均8亩耕地,户均30亩耕地。这么多的耕地,靠人力耕种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使用农业机械。一家一户购买农机,很难买得起,就是买到手,一年用不了几天,也不合算。合作社组织社员统一购置使用农机,显然更加合算。也正因为此,在走访当地入社农户时,他们从心里感谢合作社增收节资所带来的好处。
  合作社不仅增产节资,还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产生更大的效益。多年来,讷河农民一家一户种植大豆水稻,种什么卖什么,只是卖原料,不能得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效益低。成立合作社后,扩大了产品批量,增加了经济实力,当地纷纷上马一些农产品加工项目。目前,全市农民生产的稻谷,三分之一以上由合作社加工,由卖稻谷改为卖大米,农产品加工可增加成倍的利润。合作社随着利润的增加,向社员返利。多处合作社将稻谷加工销售利润的60%返给社员,其余40%作为公共积累。有的合作社把公共积累的50%再返还给社员,实现社员收益最大化。合作社与公司不同之处,是以社员增收为目标,不以赢利为目的,因而农民把合作社看作是自己的组织,增收的靠山,合作社对农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在增产、增效和增收的基础上,合作社由于实行机械作业,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批劳动力,农村有半数以上劳动力从土地经营中解脱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如果说,农民参加合作社是克服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局限的必然趋势,成立联合社则是克服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又一个必然趋势。去年讷河市18家合作社组成以生产营销大豆为主的联合社,入社农户5895户,分布在9个乡镇,66个村,种植优质高蛋白大豆20多万亩,今年有众多的合作社酝酿成立16个联合社。大豆联合社理事长罗颖总结自己的亲身体会,指出合作社走向联合,是出于多方面的实际迫切需要。
  首先,是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需要。品牌是合作社占领市场、扩大规模、提高收入的重要条件。目前,多数合作社规模较小,培育品牌能力较弱,只有联合起来,实行较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才能提升产品质量,创出名牌产品。
  其次,是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形成较大经营规模,才能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目前,由于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小,导致种植品种繁杂,生产标准多样,经营活动分散,影响资源深度开发,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实行规模经营是克服这些弊端的有效途径。
  同时,是吸引聚积资金的需要。资金紧缺是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目前多数合作社自有资金明显不足,又缺乏信贷资质、有效抵押等信贷条件,很难争取到信贷资金,严重影响合作经济的发展。大豆联合社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与龙江银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龙江银行为联合社每户社员提供20万元的信贷授信,并组建了讷河市新农合资金互助合作社,注入股金1178万元,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已成为省银监局首批试点机构之一。
  讷河市农村合作社发展如此广泛,效果这样明显,所有合作社都由农民自愿参加,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由社员大会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凡是涉及社员切身利益的事情,都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讨论决定,严格执行一人一票的原则。凡是社员关心的事情,都向社员公开,使社员真正成为合作社的主人。这是办好合作社的主要动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甘肃农牧厅为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铺路搭桥 2011-09-06
· 农民合作社谋求信息化发展新道路 2011-09-06
· 沈阳:每年以500万元扶持农民合作社 2009-02-02
· 农业部: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15万多个 2007-10-15
· 安徽小井庄进行农民合作金融实验遭遇尴尬 2007-03-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