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也该为自己做嫁衣了
2012-07-31   作者:刘佳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
  上周,阿迪达斯要关闭在中国惟一的直营工厂、转向100%代工模式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关注。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埋单的阿迪达斯将无一例外是“中国造”。
  虽说大量国际品牌在华都已由代工生产,但听到这一消息,国内消费者心里还是难免再度失衡:为什么付出洋货的价格买来的却是一直质量口碑下乘的国货?
  这个逻辑显然有点伤人,因为在不断满足国际客户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伦敦奥运会开幕了。有媒体报道,开幕式烟花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其中浏阳烟花占了3/4。能成为其他国家在奥运会这种重大活动上的选择,也足以证明中国制造的水准可圈可点。国内一些舆论的评价更是令人欣慰,说“这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最亮眼的‘中国元素’”。
  只是,那烟花绚烂的一刻、向世界绽放的一刻,不会印着“Made in China”,也不会有人火眼金睛看出中国烟花和外国烟花有什么不一样,所谓的“中国元素”恐怕只有中国人自己才乐在其中。
  如此,充分说明中国制造的质量也可以很好,但是质量再好,也只是幕后英雄,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甚至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嫁衣。
  一位为此次奥运会开幕式供应烟花的中国制造商透露,由于伦敦要求燃放时没有烟雾,需要大量使用环保材料,所以“这笔单子真不算赚钱”。这话听着容易让人解读出另一层意味:在大多数时间为国内市场生产的产品总该是赚钱的吧,那是不是说明那些产品材料不环保、燃放也有烟雾,污染的是中国的天空,毒害的是中国的消费者?
  从这个角度上看,本土品牌的“中国制造”始终没能摆脱低价低质的标签,绝不是因为消费者太挑剔。高质量的生产不是“中国制造”做不到,可悲的是,得看为谁而造。
  代工在中国是被再熟悉不过的劳动密集型工种。这些年,随着中国市场的放大,中国式代工越来越受到国际品牌的青睐。但是能够代表“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的永远不会是“中国代工”,而是“中国品牌”。品牌才是一家企业万世相传之源,品质则是一个品牌安身立命之本。把更多心思花在品质和品牌的塑造上,尽快从幕后走向前台,才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五个月高点 2012-07-24
· 中国制造业应脚踏实地走向精致化 2012-07-24
· 又见抵制“中国制造” 2012-07-20
· “中国制造”遭抵制后的美国霸权 2012-07-18
· 外贸好于预期 “中国制造”优势不减 2012-07-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