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是否放松,南京市自己说了不算
2012-07-25   作者:冯海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南京市此举,被舆论解读为是对国家“限购令”的变相松动。为此,南京市住建委23日晚间回应称,限购松动是误读,将严格执行国务院调控政策。相关负责人解释,南京只对3000多名引进人才放开限购,这些人才数量有限,不会对限购令的执行产生大的影响。但笔者以为,限购政策松动不是误读,而是事实。
  一方面,即使只对引进人才放开限购,也说明限购已经松动。另一方面,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30条新政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南京是在鼓励住房消费,即以“引进人才”的名义为楼市“松绑”。虽然为吸引人才而出台的政策符合国家规定,但却触及楼市政策“红线”,那么,该以人才规定为准还是以楼市规定为准,就值得追问了。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只对3000多人放开限购,但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远远超过政策本身,会给很多人传递一种信号,尽管温家宝总理表态“绝不能让房价反弹”,尽管两部门最近以紧急通知的方式要求,不得擅自调整放松要求,已放松的,要立即纠正。但南京仍敢以 “引进人才”的名义打“擦边球”。
  众所周知,2010年4月17日实施的“新国十条”被誉为“史上最严”调控政策。所谓“最严”,主要体现在限购与限贷。降准、降息之后,限贷政策事实上已经松动;个别地方松动限购之后,也被紧急叫停。可以说,除了限购政策外,其他政策都不同程度被放松。现在,南京也变相松动了宏观政策最后的“红线”。
  可以预言,如果南京放松限购不及时被叫停,会有很多城市效仿这一做法。因为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人才引进计划,房地产政策向来是吸引人才的“奶酪”,如杭州就有“人才专项用房”计划。尽管每个地方拿房地产政策当诱饵被质疑伤害社会公平,但是,过去舆论质疑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以人才名义救楼市的事实。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住房市场走势偏离调控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宏观政策微调导致的预期调整与市场恐慌引起的,而不是宏观政策微调实际发生作用导致的。这一回价格上涨的变化给下半年调控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笔者基本同意这一说法。南京为人才放松限购,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市场恐慌。
  因此,对于南京为引进人才放开限购这一做法,以及南京住建部门的回应,房地产主管部门作为“行政裁判”应该及时进行认定,如果违规应要求南京立即纠正。因为,“舆论裁判”认定限购令放松,南京市并不认可。唯有国家主管部门才能纠正南京这一做法,才能避免类似“擦边球”在其他地方再“弹”起来。
  而且,有关部门还有必要对国家政策中的限购内容进行细化,防止地方打“擦边球”,也避免人才政策和楼市政策“打架”。此外,地方微调过的政策还有公积金、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也需要国家政策划出明确“红线”。即便是支持首次购房,也要有尺度。有关方面要意识到,地方政府频繁打“擦边球”的原因是政策“红线”不明确,有太多漏洞可钻。
  住建部日前表示,已经按照国务院要求,对地方微调行为进行调研,如果确有地方出台或变相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会予以纠正,加强地方问责。南京市究竟是等着被问责,还是主动纠正限购政策,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