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风险日益加大 财税政策应更加积极
2012-07-23   作者:王军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仅7.6%,虽然基本上在大多数机构预期范围之内,且略高于全年政府确定的调控目标。但如果我们连续观察过去10个季度,GDP增速已从12.1%逐渐滑落了4.5个百分点,与2008年四季度持平,过去十年间仅高于2009年一季度的6.6%,经济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通缩风险日益加大

  比GDP增速更难看的,是稍早几天公布的6月份PMI、CPI、PPI、工业增加值、国企利润及进口数据的快速滑落。汇丰PMI和中采PMI分别为48.2%和50.2%,双双创下7个月新低;CPI同比增长2.2%,是29个月的新低……
  所有的数据都鲜明无误地指向一个事实:国内宏观经济不容乐观,三大需求疲弱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增速惯性下滑态势还没有稳住,经济下行压力还比较大。之前市场一致预期的二季度经济可能见底,现在来看可能过于乐观了,甚至还很难说三季度就一定能够真正见底。下半年稳增长的任务依旧艰巨。
  悲观的数字再次给本已悲观已久的股市重重的一击,7月17日,上证指数创出了2138点的阶段新低,“具有罕见投资价值”的沪深300市盈率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正所谓:“股市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
  尽管对于中国是否已经出现严格意义上的通缩,尚存争议,但通缩预期的加重和担忧,已在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和广泛争论。即使CPI仍然为正,但随着欧美经济下滑使得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资金外流趋势已持续数月、国内经济增长疲软导致总需求下滑、资产价格持续缩水、房地产调控总体依然从紧、长期投资增速下降明显、长期信贷需求疲弱、M2增速仍低于既定目标、微观经济层面企业资金困难、利润明显持续下降等现象的加剧,毋庸置疑的是,通缩苗头开始显现,通缩预期不断加大。
  可以想象,若下半年GDP增速仍不能有较为显著回升的话,通缩态势很有可能从预期变为现实。因此,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能逆周期操作、继续适度放松,经济会企稳并温和回升;如果政策依旧彷徨迟疑,止步不前,经济很可能出现继续失速,让前期预调微调的政策效果前功尽弃。
  从4月开始,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始发挥效果,但从6月数据看,经济反弹并不明显。当下,要改变市场的通缩预期,有效应对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一定要以果断措施坚决遏制通货紧缩的苗头,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力度,而不应仅限于“预调微调”的范畴。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通货紧缩要比通货膨胀的危害要大,治理起来难度也更大。

  应加大减税力度

  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回落,我国货币政策已具有更大的放松空间。今年以来央行已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息,货币政策事实上已偏向“适度宽松”。而从财政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积极的程度很难让人满意。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税负就较为沉重,1994年新税制改革后,全国税收增长率就一直高于GDP增长率。结构性减税,一方面可减少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并增厚其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政府给企业减税让利,企业给居民提高工资、增加分红,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而自去年以来,新一轮结构性减税只规定了项目而没有规定减税总额目标,可以说是从手段上着眼而不是从效果上着眼,这一点同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减税做法有所不同。还有,政府在推出减税项目的同时,也在增加一些税收项目,如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资源税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以及个税改革导致中高收入人群税负增加等等,都体现了“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特点。特别是,迫于经济下滑导致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增收新招层出不穷,结构性减税已陷入实际效果不一以及同地方财政收入压力的博弈之中。
  从总体上来看,结构性减税对于企业税负的真正减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现行的结构性减税,很难判断最终的结果是增税多还是减税多。因此,未来结构性减税还需真正落实,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目前我国的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下一步更大力度减税的潜力在于间接税方面,在于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承担的隐形税。从长远发展方向来讲,应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今后更多的减税不是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更多的是要减轻居民在商品价内的税负。
  在减税对象的选择上,结构性减税政策要更有针对性,未来应更倾向于小微企业和居民,更倾向于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居民扩大消费。
  再从三大需求来说,短期来看,无论是净出口、消费,还是民间投资,动力都不是很足,未来主要的推动力还是要看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更多的是在基建领域的投资。这又是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发力的另一个方面,其背后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建设资金怎么解决,钱从哪里来。
  当前国有企业利润下降、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监管严厉,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收支两条线上都有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的赤字率分别仅有1.4%,均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3%,也低于政府预期目标2%;2011年上半年,赤字率也只有0.74%,低于当年政府预期目标1.6%。财政总体还是非常稳健的。因此,未来可以考虑由全国人大授权中央政府,扩大2012年预算赤字规模至10000亿左右,增加国债发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体现“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和“稳增长”这一首要任务。
  从根本上讲,要实现稳增长目标,除了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外,还需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并把稳增长、调结构与各项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活力和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兴产业财税政策下半年出台 2012-06-12
· 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财税政策体系 2012-02-02
· [博客]财税政策或能破解稳增长抑通胀两难 2011-12-21
· 财税政策或能破解稳增长抑通胀两难 2011-12-21
· 新兴产业财税政策预计年内出台 2011-10-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