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2012-07-11   作者: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谭浩俊

  近年来一直颇受外界关注的三一重工,近来闹出了裁员30%的风波。虽然公司及时辟谣,一再否认裁员,但到6月末,员工人数减少了3000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导致三一重工调整人力资源战略的原因之一,是公司陷入了资金困局。一季度末,三一重工应收账款达到了201.23亿元,较期初增加88亿元,而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68.93亿元,较年初减少了33.53亿元。同期,应付账款也达到了76亿元,较期初增加了35亿元。这是典型的“三角债”现象。原来,三一重工是被 “三角债”所拖累了。
  如此规模的大型企业都难以承受“三角债”带来的压力,那些原本资金实力就不强、盈利能力比较低的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这些年,银行效益那么好、信贷规模增长得那么快,很大程度上,与“三角债”长期得不到解决,且愈演愈烈有关。如果“三角债”问题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了,银行信贷规模或许就会下来,信贷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当诸多舆论把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归咎于货币政策紧缩、信贷投放不足、融资渠道过窄的时候,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 “三角债”对企业资金紧张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说过剩。去年,全国实现GDP47万亿,同期,银行贷款余额高达58万亿,贷款余额与GDP之比为1.23:1。这还没算上大量的民间拆借资金。
  在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就是因为大量资金由“活钱”变成了“死钱”,使同样数量的资金,资金利润率大大降低。甚至原本有利润,也因为资金周转太慢、效率太低、财务成本大量增加而出现了亏损。不仅如此,为了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又不得不对市场投放更多货币。一方面,货币投放越多,“三角债”也越多;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过剩,又导致原材料等价格上涨、成本上升,使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货币政策紧缩以来,大量中小企业关闭、歇业、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曾有过一次大规模、大范围、大力度的“三角债”清理行动。经过三年的有效工作,虽然没能将困扰企业的“三角债”全部清理完毕,但对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转速度,还是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的“三角债”与过去还有所不同。当年的“三角债”,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现在的“三角债”,还包括政府。据有关方面分析,2008年以来特别是货币政策紧缩以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在显著上升。特别是与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关系密切的行业,两项资金占用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级政府展开了一场投资大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已突破了10万亿。而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绝大多数政府融资平台都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矛盾,并成为“三角债”的源头。据估计,一般情况下,各个政府融资平台所拖欠的项目工程款都在30%以上,而且都是超过一定时限的非正常欠款。也就是说,由政府融资平台引发的“三角债”,至少3万多亿。
  在经济过热时,“三角债”引发的矛盾可能还难以充分暴露。一到经济疲软时,“三角债”引发的矛盾,就无法掩盖、回避了。如果任凭“三角债”蔓延下去,如果继续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那么,投放的资金越多,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引发的矛盾也越尖锐。
  必须看到,有些“三角债”确实是因为产品、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但更多则是企业信誉和诚信度的缺失造成的。如不少大型企业,在资金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然大量拖欠其他企业的款项。不拖白不拖、不欠白不欠的思想,似乎已在许多企业的心中扎下了根。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90年代的清理“三角债”行动,曾经让中国企业经受了一次信用和诚信的洗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信用意识、诚信意识。但现在看起来,如何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方面去引导企业向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靠拢,向信用经济靠拢,还需补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珠三角金改方案获批 2012-06-28
· 麻烦的美印伊三角 2012-06-25
· 珠三角房博会非限购城市掘金广深 2012-04-27
· 广州年后用工缺口11.38万 珠三角招工难成常态 2012-02-12
· 珠三角艺术品秋拍再掀热潮 2011-12-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