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特需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2012-07-06   作者:沈彬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针对近期比较突出的孕妇建大卡难、儿科候诊时间长的问题,沈晓明副市长率相关部门,到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了调研。
  其实,即使没有今年的生育高峰——预计有22万龙宝宝诞生--上海的产科、儿科医疗资源,依然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紧缺”。虽然,上海有接产医院81家,总体上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很多准妈妈还是希望能把大卡建在“好医院”里,特别是三家著名的产科医院 (红房子、第一妇婴和国妇婴),这也就造成不同医院之间冷热不均,有的供不应求,有的资源闲置。
  而分流就医人群,只是一项政策工具;关键还是医疗资源的均衡化,才能避免“扎堆就医”。
  先讲一个北京爸爸的亲历:女儿肚疼,到某民营医院肠道科就诊,被告不看儿童;又去区妇幼保健院,被告知周六不验大便;父女俩不得不再到三甲大医院儿童门诊,发现要候诊4小时以上;无奈挂了“特需号”……这是如今很多市民“小病去三甲”的原因所在。要让患者向基层医院分流,就要给基层医院配足、配高设备和专业人员。大医院能配的药,普通医院也能;大医院能检查的项目,普通医院也能,老百姓自然不会挤“三甲”。就上海来说,特别是要恢复综合性医院的儿科。
  其次,应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这次市领导在调研中提出要“减少特需服务”,增加妇产科、儿科的资源供给。比如说三甲医院“第一妇婴”,总院设在市中心的长乐路,产房是在一座解放前的老建筑里,床位极端紧张;第一妇婴的浦东分院原本可以起到分流作用,但该院全部是特需门诊,一般生产费用在2万元左右,是普通医院的三四倍,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医院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却没有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新一轮医改的导向正是“减少特需服务”,以纠正之前泛市场化之偏颇。公立医院本来就该姓公;高端的医疗市场,应该留给民营医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愿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永驻贫困山区” 2012-02-10
· 不能让儿童医疗资源匮乏下去了 2011-02-15
· 辽宁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 2009-10-09
· 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将逐渐引进郊区 2009-09-28
· 板凳费:医疗资源商品化又一标本 2009-08-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