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涉及经济、政治问题较少,双边或者多边货币合作已逐步成为双边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之间解决货币汇率问题的首选策略。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国际经贸往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双边和多变的货币合作有望成为国际区域间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虽然有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复苏等急迫性议题,然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依然是G20领导人第七次峰会的热点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的《稳中求进
共促发展》的讲话,就特别提到目前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仍然突出,未来需要坚定不移深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落实IMF份额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等等。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要是改革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制度安排和所谓惯例。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来看,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源自于19世纪后半期的金本位制(1870-1914),一战结束后则进入金汇兑本位制(1915-1945),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5)。由于特里芬难题的阻碍,以浮动汇率制和全球多边自由支付为主要特征的牙买加体系(1976-)开始推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酿成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针对牙买加体系的抨击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从根本上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仍是货币,其他一系列支付、汇兑、储备制度安排都是围绕货币展开的。在长期内,货币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当然在中短期内信用货币与国家体系结合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动向。货币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点:统一认可的价值计量,极低的交易成本。因而,黄金天然是货币,直到上世纪初,黄金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根基。但随着国际经济规模的发展,蕴藏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价值越来越多,逐步超出黄金存量中的人类劳动价值规模,直接导致黄金的交易功能受限,无法满足国际货币便利计量价值的要求,从金本位向金汇兑本位过渡就意味着信用货币逐步取代贵金属成为货币体系的主流。 而信用货币是与国家体系密不可分的,这就导致在解决了交易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进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演进。首先,信用货币是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然受到国家利益的左右。一旦确立了本国信用货币的国际基准地位,民族国家就有动力通过控制本币来获取更多利益,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甚至在需要改革时阻碍国际货币体系进步。金本位制末期和金汇兑制度时期英镑已经基本取代了黄金的地位,而英镑的发行量已远超黄金储备,实质上英国政府通过英镑的国际地位,获取了大量的经济政治利益。如果没有二战削弱英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相信美元取代英镑仍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其次,信用货币是建立国家内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的,全球经济增长与国际货币发行无法协调一致。国际货币地位并不能影响民族国家根据国内经济政治状况调整货币政策。而在目前全球各国经济状况差距很大,发达国家货币是主流国际货币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主要依据国内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势必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冲击。如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消费,不断延长超低利率时间,实施量化宽松和扭转操作。而此时的美元供给早已远超正常经济增长的需求,美元泛滥导致全球经济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推动发展中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又导致经济增速回落,全球经济复苏受阻。 解决民族国家与信用货币捆绑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理想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威望较高并能对世界各国形成足够强制力的中立机构,且与各国无直接的经济政治利益冲突,能依据各国经济增长状况提供适度的信用货币供给。目前结合这一思路提出的主流方案,是IMF特别提款权(SDR)制度的扩张计划。各国通过在IMF的特别账户存入外汇储备资金,换取SDR,通过SDR支付、清算和交易,同时可利用IMF的投融资平台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 虽然长远来看,高度可靠一体化的信用货币体系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但中短期内由于民族国家的竞争关系,此类改革很难在实践中推行。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货币集中度、全球各国集中使用少数几种货币(如欧元机制)、或者区域内部加强货币合作(如中日韩三方货币互换)或许是阶段性的可行措施。 目前已经实施的区域货币主要是欧元,虽然深受欧债难题的困扰,中短期内欧债问题可能还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欧债问题会随着双方博弈逐步结束而渐趋平静,欧元区就业压力和各国的财政紧张状况,也会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逐步好转。由于核心国家法、德的经济、政治实力较为强大,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非常小,未来欧元区很可能向财政金融更为统一的方向发展。如果欧元区进一步提升经济、政治的整合度,那么区域货币取代国别货币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向前推进,甚至其他经济发达程度接近的经济体会仿效形成新的区域货币,那样的规划,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集中的目标或有可能实现。 相对来说,双边或者多边货币合作,由于涉及经济、政治问题较少,推进速度较快,已逐步成为双边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之间解决货币汇率问题的首选策略。可以预计,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国际经贸往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双边和多边的货币合作将赢得快速发展的空间,并进而成为国际区域间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