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间资本松绑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2012-06-01   作者:张涛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今年一季度的GDP单季同比增速为8.1%,由2011年一季度的9.7%,该数字已是连续5个季度回落。而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下滑态势又呈现进一步加大趋势,按4、5月份的经济数据看,二季度GDP单季同比增速很可能下滑至8%以下,造成继2008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又一次低于8%的局面。
  从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递出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的政策信号来看,今年二季度头两个月经济数据的疲弱和实体经济层面预期的恶化,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与此同时,作为对“新非公36条”的落实,中央部委及金融监管机构近期也密集出台了对民间资本行业进入门槛的松动政策;而自2005年2月《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出台以来,对民间资本的松绑之声已喊了近8个年头,但始终没有实质突破,反而经济结构中的国有比重不断提高,随后有了2011年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非公36条”),可以说中国决策层对民间资本的态度是明确的。
  但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本世纪以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非公经济成分始终面临着诸多掣肘,相应的是,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投向受到诸多限制,即出现民营经济缺钱和民间资本用不出去的两难局面,今年温州民间资本风波的发生,则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此次伴随宏观调控保增长的微调,中国经济再一次对民间资本伸出橄榄枝,效果如何尚未可知,但从2005年至今的经验而言,对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调动,仅靠几个通知是不行的。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民间资本真正发挥效用的实际空间并不大。
  首先,经济中政府及政府背景下国有比重很高,短期内很难给民间资本腾挪出空间。
  2002-2007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11.2%,其中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支出的拉动,约为2%左右,意味着经济增长中有近两成来自政府;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反危机的公共干预下,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于政府之手的外部推动,2008-2011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9.6%,相应政府的拉动因素已升至4%~5%,即经济增长中近五成源于政府直接推动,如将国企考虑在内,这个比重恐怕更高。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危机前(2002-2007年间),房地产市场对当地经济拉动的作用、对当地政府自己有实际分配权收入的贡献(特别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土地收入)十分显著,各地均对房地产行业上下游发展高度重视,相应造成重工业比重高、垄断行业比重高的局面;危机以来,中国启动了以基建投资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把申请大项目作为2008年以来的主要经济发展思路,因为项目一旦获批,对地方而言,则首先意味着拿到了一笔中央资金,同时还可凭此拿到银行贷款,由此产生一大批地方融资平台。
  在上述两个经济变化之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和以真实投资回报为目标的民间资本,就被无形排挤在外。
  其次,此次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公共债务负担率快速上升,相应增加了民间资本接棒的成本。
  与欧美国家相对较高的公共债务负担率相比,中国的公共债务负担率仍在相对低的水平,但在此次反危机的政府干预之下,中国的公共债务负担率却上升很快,截至2011年末,如果将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铁道部、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算在内,再加上外部债务,中国整体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在70%~80%,绝对规模在33万亿~38万亿元之间。
  虽然中国经济成功应对了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但同时反危机下的非常之举也产生一系列后遗症。特别是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也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这一次危机也让各国认识到,一味依靠政府外部推动,无助于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的恢复。现在各国一方面保证经济运行的尽量平稳,同时也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从经济数据看,民营经济作为活力较强的经济成分,其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也较强。例如,目前工业体系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占比在40%左右,其利润占比在30%左右,相应民营企业的资产占比仅在20%,但利润占比却也在30%左右,而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2%左右,民营企业利润则同比增长了22%,由此而言,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本应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如今一方面公共债务负担率快速上升,实际上已制约了政府继续加杠杆的空间,一方面经济增速还要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一个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由谁来承接这个接力棒,如果想让民间资本来接的话,如何处理交接棒的成本分摊问题。
  由上述两点,笔者认为,此次对于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松绑的政策意图能否收到成效,有待观察。作为资本而言,在经济机会面前能否不至于“矮人半截”、在应有的利益分配面前能否不至于委曲求全,这决定着民间资本会否愿意接盘。而在现有经济环境下,“好的投资机会和好挣的钱”对民间资本而言并不多,如果不能从定价、投资回报、收益分配等方面给民间资本实质上的松绑,那此次近期的一系列针对民间资本松绑的政策,可能还会是一厢情愿。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放行”民间资本 激活经济要素供给潜力 2012-05-30
· 三评稳增长(一)如何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2012-05-29
· 吸纳民间资本还有诸多无形障碍有待清除 2012-05-28
· 吸纳民间资本最终靠市场公平待遇 2012-05-28
·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2012-05-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