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稳增长”与调结构齐头并进
2012-05-25   作者:左晓蕾(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左晓蕾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近期各方都有对经济过度下滑的担心。所以,此时提出把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增长水平上确有必要,这也与“稳增长”的基调一致。不过,究竟如何“稳增长”,如何处理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还需更高更广视野的决策,否则,解决了近忧可能加剧远虑。
  因为“稳增长”更多被理解为刺激经济增长,所以当下不少建议延续了拯救危机的思路,比如主张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货币政策。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印出了几万亿的“毒垃圾”资产,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余额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两倍。过量印钞票本质上是透支,如果未来实体经济创造一块钱的价值,但提前印发三块钱货币进入经济运行,为了求得平衡只能是一块钱的东西卖三块钱,通胀因此不可避免。中国经济当下还未完全走出2009年至2010年期间流动性泛滥带来的高通胀阴霾,再次推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陷中国经济于大起大落的更不稳定境地。
  货币供应理当根据有效需求而动。如果经济运行中存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适当投放货币,匹配经济运行中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的货币需求,投资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就推动经济的增长。凯恩斯主义的危机解救思想,也是要创造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时期,私人有效投资意愿低迷,高失业率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支付能力不足,有效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乏力。这时候,政府可通过透支央行增加投资能力,加大投资力度,以政府投资创造就业,进而创造有效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所以,不论是稳增长还是危机时期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绝非简单印钞票发货币,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有效需求。
  事实上中国经济目前并非处在危机状态,并不需要大规模透支央行的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而且,宽松货币绝不能成为常规武器,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不能成为常态。国内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放缓并非流动性不足而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银行间市场发行五年期债券,债券利率仅比一年期存款利率高出不到一个百分点,可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很充裕。
  目前有效投资需求下降,主要是房地产投资、钢铁及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下降所致,应属无效投资需求的下降。这说明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创造新的有效投资需求。否则,在有效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印发钞票,短期内,流动性就会大规模地重新进入正在调整的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的行业,这些无效投资需求死灰复燃,无异于宏观调控前功尽弃,房地产再次泡沫化。
  所谓有效投资需求要伴随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合理的单位能耗水平,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具有成长性等诸多指标。最近有报道称,发改委一天之间批准了100个清洁能源项目。如果是关于风能、太阳能或配套这些“清洁能源”设备生产的项目,笔者认为仍然增加的是无效投资需求。在消费市场没有开发出来的情况下,清洁能源设备的生产能力早已过剩,从上述指标出发,清洁能源要从开拓清洁能源使用的有效需求市场着手,然后才是通过规模效应推动产业的成长和发展。目前,促使清洁能源得到广泛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性的研发投入,应该是更重要的有效投资需求。
  有步骤地在环保指标可控的情况下增加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该是有效投资需求的增长。但需要特别严格防止借“稳增长”之名,浑水摸鱼地启动不环保项目的无效投资。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过去刺激消费增长更多关注的是物质消费,比如这次265亿财政资金补贴汽车和家电消费等等。但真正的消费潜力应在服务消费上。我国服务消费还处在非常低端的水平,而且不同层次消费服务严重缺乏。特别是在健康保健、社区养老、家政护理等领域存在巨大的不同层次的服务有效需求。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超过60%,吸纳了超过80%的就业。因此,对有订单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对主营业务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也能在短期内最有效地创造投资需求,也可以说是稳增长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要防止的,是没有实体经营的融资行为。此外,还有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刻不容缓的集约化农业,开发和使用相对石油更清洁的天然气等,新的可以开发的领域众多,每个领域都存在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沿着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增长的思路,配套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调结构包括防通胀充分结合起来,就不会带来简单发货币印钞票必然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后果。
  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已发生变化,粗放式增长的条件和环境已改变的今天,经济增长适当放缓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随后的政策调整应该顺应经济规律。问题在于,由于巨大的利益导向,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以及经济政策调整与高增长偏好和推动宽松货币政策泡沫化的经济增长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而太多的教训早就告诉我们,反规律地刻意推动过高的增长,特别是依靠短期发货币,恢复产能过剩的行业的投入,根本无法扎扎实实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和有效消费需求,只能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出发的“稳增长”,是一种“破坏性创造”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一改过去总是以牺牲结构调整换取增长的短期思维,是在摸索“稳增长”与调结构协调同步推行的新增长范式,以尽力使“稳增长”与结构调整包括通胀预期管理的目标完全一致。按照这样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将既消除了近忧,也消除了远虑。
  说到底,“稳增长”的关键,首先需要稳心态。眼下欧美发达经济体正深陷危机而无暇他顾,我们万不可失去如此千载难逢的经济调整最佳时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稳增长宏观政策三条主线明朗 2012-05-24
· 稳增长:当前着力点在提振信贷需求 2012-05-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